第1108页

结果自然是被装的头破血流,到最后只能靠着苏-27这么个俄国货,撑着共和国航空长子的门面。

有介于此,上级便有意拉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一把,借着舰载机这个项目,将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塑造成一家舰载机专业制造商,从而与南方的成功系形成南北平衡的格局。

结果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实在太不争气,上级就把掏心掏肺了,他们可倒好憋了半天就憋出个歼-11改,面对中国腾飞体系化的碾压优势,只要脑袋正常的人都知道那个对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更有利!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航空巨无霸

黄峰等一众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人既不是聋子,更不是傻子,场内众多专家组专家和领导、首长的议论所表达的意思他们那能听不见,更想不明白。

正因为如此,黄峰等人呆愣的坐在位置上,体会了一把海湾战争当中伊拉克那种难以置信的兵败如山倒。

单一的航空产品跟调动整个航空产业资源的体系相比连个弟弟都算不上。

直到此时黄峰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天真,居然还想跟中国腾飞掰掰手腕,却不成想他所领导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早已无法跟中国腾飞相提并论,而是能跟他们的上级单位,也就是由航空工业部改组而来的航空工业集团比肩的存在。

换句话说,黄峰是用一家二级厂,再和当年的航空工业部整体竞争,怎么可能打得过?

可谓问题是黄峰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晚了,但在这件事情上也怪不得黄峰,因为无论是舆论还是业内的专业人士,都有一种不成文的惯性思维,那就是中国腾飞充其量也就是成功航空集团和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这一级别。

想要成为航空工业集团那种巨无霸,无论是理智还是感情都不可能,要知道航空工业集团可是发展了将近半个世纪,国家投入无数人力、物力才有现在这番规模,中国腾飞从创立到现在才几年?

哪怕算上其前身永宏机械厂,还不到40年,期间既没有国家扶持,又没有产业政策帮助,更没有硬性指标任务指引方向,能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分厂一路成长为成功航空集团或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这样的一方诸侯就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了,再进一步做统领整个行业的霸主就算是下辈子都办不到。

即便中国腾飞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威胁到航空工业集团,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不过是局部上中国腾飞的些许突破罢了,在整体上,航空工业集团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因此保罗航空工业集团领导层在内,普遍的认为中国腾飞天生就应该是给国内航空工业做高端配套。

在某个领域跳脱一下,争取下行业主动的行为很正常,谁家熊孩子张大了没有个青春叛逆期?只要把这个势头压下去,收拾服了,中国腾飞还是他们航空工业集团的好伙伴、好下属嘛。

是的,都已经21世纪了,国内航空界的不少人还都觉得中国腾飞是当年航空工业部分出去的亲儿子,哪怕在名分上双方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可在航空工业部的老领导以及继承航空工业部的航空工业集团看来名分是名分,不影响双方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