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页

以至于有个性子急的海航部队的领导直接低声向海军的首长建议道:“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方案就不用上了,反正讲了我们也用不上,还是多花点儿时间让中国腾飞多介绍介绍他们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他们无人加油机挺有意思的,想了解了解这东西究竟怎么个操作法……”

跟海军首长关系好,且不怕得罪人的人可以跟首长级的领导这么说,不过终究是少数,绝大部分还是跟身边同级的战友表达自己的意见。

无一例外的,海军航空兵的领导和首长一改会前支持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态度,纷纷开始倾向中国腾飞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那些来自总部的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也都改变初评时的态度,认为选择中国腾飞比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跟稳妥些。

当然,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要考虑的东西要比海军航空兵方面要复杂的多,部队上将战斗力作为衡量一切的指标,那个对自己战斗力生成更有利选择那个无可厚非。

他们还要考虑资源分布,产业结构以及对未来整体行业的发展状况。

之前之所以更倾向于歼-11改,除了对海航部队后勤和飞行员培训和训练更有例外,产业分布上也是上级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没办法,作为国内航空工业的摇篮和长子,近些年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地位有些岌岌可危,特别是成功系的十号工程顺利入役,20号工程开始预研,东北航空工业集团似乎除了一个老大哥的名头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炫耀的资本。

老歼-8拉胯;仿制苏-27系列又没掌握核心技术,跟中国腾飞合作的歼-8e到是难得的亮点,但业内却很清楚,歼-8e更多的是靠着中国腾飞的基础才撑下来,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只是个配套罢了。

更何况,歼-8e作为一款过渡机型,航空兵部队对其的定位一直很模糊,尤其是在歼-10入役后,空军航空兵便大幅度削减了歼-8e的采购计划,至于海军航空兵连一架都没买过。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歼-8e虽号称是多用途战斗机,但在空战和对地攻击的平衡上并没有做好,以至于歼-8e在综合战斗力方面照比歼-10差了一个层次,更重要是歼-10是单发,歼-8e是双发,使用成本和后勤维护上歼-10也更占优势。

因此空军部队装备72架歼-8e后便没有继续采购,随着歼-10大批量装备,这72架歼-8e即便不会退役,也会成为二线的辅助机型,做做战术侦察、一般性护航等任务。

这对中国腾飞来说影响并不大,毕竟当时的中国腾飞就是拿着歼-8e刷经验的,所谓的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平衡度把握不好很正常。

好在中国腾飞抓住航空兵部队歼-7老化,新机种尚未装备的空档期,来了一拨经典营销,因此不管卖多卖少,中国腾飞都是赚的。

可与之合作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是把歼-8e当成一颗摇钱树,不但希望海空军大量采购,甚至还提出在歼-8e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改进,以便跟歼-10掰掰手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