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页

当文老一行人到达的时候,齐政和文老握了握手后,就站在他身后陪同考察,而负责讲解汇报工作的,正是贝艾玛。

贝艾玛脸蛋微红,明显的有些激动,但还能控制好情绪,用平稳而略带上扬的语调向一行人介绍着哈尼梯田区当前的开发进展。

“我们嘉谷在确保原有稻作梯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帮助当地农户将‘雷响田’、旱地陆续恢复为稻作梯田。针对哈尼梯田的缺水问题,投资建设了绿色水库,让梯田一年四季均有水灌溉,保证梯田水环境与人类生活环境和谐发展。”

“而针对传统民居建设,政府开始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对房屋层数、建筑面积、色彩格调和外观予以控制,同时严厉整治违章建筑及乱采滥挖行为……”

一直以来,当地群众都选择把传统的“蘑菇房”拆了,盖起了跟城里一样的钢筋水泥的房子时。

嘉谷进驻后,在梯田边盖起了贝艾玛亲手设计的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民宿,引来许多从未走出大山的当地人纷纷来参观,原来他们觉得又土又难看的“蘑菇房”居然也挺美。

如今,梯田景区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云上梯田、花窝窝和贝艾玛的透明蘑菇房等具有民族特色、高标准的村寨,古老的哈尼梯田正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

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天空的霞光映在一片片梯田里,站在高处俯瞰,一幅幅梯田画卷变换着奇幻的色彩。森林、村寨、梯田、江河,那种多彩与烂漫,不由得让人陶醉。

但现场的人们觉得贝艾玛说出的一个个改变更加迷人。

“曾经的梯田,会在一年一季的红米中荣枯。一亩300公斤左右的产量,两三块钱的市价,给农民一年带来的也就是千把块钱的收入,再刨除人力成本,梯田的耕种者一年的收入可想而知了。”

“我们嘉谷参与开发后,还是以种植梯田红米为主体,推广稻鱼共生、稻鳅共生和稻鱼鸭共生等种养结合模式,建立梯田综合种养基地。”

“‘政府+企业+合作社+种养殖户’的农业模式也以此开始了延伸,结果就是一亩梯田中‘百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的综合效益产生。”

“按照省里专家测产,稻鱼鸭共生种养模式下,梯田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2000元提高到接近1万元。生产出的稻米、鱼、鸭,都通过嘉谷的渠道进行销售;同时,我们还大力宣传哈尼梯田,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旅游……”

队伍里人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舌尖上的大米》里,碍于梯田红米不是主角,篇幅不算多。但就是那几分钟的篇幅里,哈尼梯田幻境般的美景,已经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游客纷至沓来。

微风轻拂,稻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