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耕眼神里有显而易见的讶然,呃,这就同意了?说好的偏见呢?
齐政微笑道:“其实,我对盐杉县的转变是乐见其成的。黄金葵大米热销,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生产基地,盐杉县的地质条件还是很合适的。再说了,让观望者奋进,不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目的之一吗?”
赵耕心潮起伏:“说得好!愿每个努力向上的人,都能凭借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向上流动,走向富裕!”
有些惺惺相惜的两人相视一笑。
……
第410章 国有英才,幸甚至哉
正如齐政所希望的,嘉谷的一个个种植基地,仿佛一条条飞鱼,不停地追逐潮头、落户农村。这些“外来客”,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也让农民们改变了命运。
还没等嘉谷对冀省盐杉县的新一轮考察结果反馈,齐政就收到了王昱业的通知,国家领导人文老将对滇省进行考察,其中最后一站是嘉谷在当地的扶贫种植基地,并邀请齐政随同考察。
齐政二话不说,即前往滇省。
说是随同考察,但齐政是在滇南的红河哈尼梯田区种植基地,等待文老一行人的到来。
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哈尼梯田,堪称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一项奇迹,是一项以天地为底的艺术杰作。
当然,“外表”的光鲜亮丽难掩经济落后的窘境:由于靠传统方式耕种梯田经济产值低,加之全县旅游尚处在发展崛起阶段,带动辐射效应小,绝大多数群众未能有效参与到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中来,出现了坐拥哈尼梯田这一世界级资源却不能脱贫的尴尬。
说起嘉谷在这边的种植基地,其实颇具传奇色彩。
要知道,在集团内部,齐政开通了普通嘉谷员工向上传达意见的通道——只要员工认为有需要,都可以向他提建议。
而正是集团内招聘的一位哈尼族姑娘贝艾玛,深感家乡的落后和“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嘉谷进军大米行业后,连续多次向齐政推荐了家乡的开发。
而收到建议的齐政也没有视而不见,经过详细的调研后,终决定联合当地政府共同发展哈尼梯田区域的经济,而牵头人之一,就是哈尼族姑娘贝艾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