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黄杨木的笔筒,雕工倒是不错,而且保存也相对完整,包浆还挺润,是清代中晚期的东西。
这个同行手里抓着黄杨木笔筒,又看了看青花镇尺,看青花镇尺的时候,他犹豫了不短时间。
说实话,这个青花镇尺的青花发色,的确是有点元青花苏麻离青的味道。不过,元青花的好品,那都是可遇不可求,新手或许还会相信自己运气牛逼大发了能捡漏,行里人看到疑似的东西,上来第一步那是先当成赝品来看,找问题。
这个同行看了一会儿,也许是瞅出了什么疑点,也许是这一麻袋就这两件东西像个样子,全拿了似乎不妥当,便将青花镇尺给放下了。
这一放下,冯青山当然立即拿了起来。
冯青山的眼力,在铜器和金石方面,算是顶级的,但是在瓷器上,却到不了这个水准。他仔细看了看,从釉色到痕迹,再到最关键的青花发色,怎么看怎么像元青花。
不过,冯青山没见过元青花的镇尺,所以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
结果呢,这老牛做生意久了,门道都熟了,一看他俩一人一件把手上了,就知道别的是看不上了。老牛点了一支烟,吧嗒了两口,便开始和他们谈价了。
第十一卷 玄机
第1065章 藏了东西
这元青花的文房类的东西,是很罕见。明代倒是有青花瓷器的笔架山、笔杆、镇尺这些东西,但是冯青山从未听说过元青花会有这样的东西。
所以,他一边听着老牛和同行谈黄杨木笔筒的价格,一边琢磨着,这个同行能放下,也说明可能不真,而且他又没听说过,如果老牛开价过高,那就放了不要了。毕竟,元青花本来就不是容易见到的东西,侥幸心理要不得。
可是,那个黄杨木笔筒,老牛开价好几万,而这件青花镇尺,只开了六千的价格。
冯青山一听,这肯定是当仿品来出的价儿了,那个同行也似乎松了一口气,是彻底不想要了。元青花苏麻离青,哪里是这么好碰的?
不过,如果是仿品,这也不是新东西,怎么也得是民国老仿,而且工艺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