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页

距离新一届地市领导班子的调整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周书明必须也要未雨绸缪。

确实金道申在这方面实在是难有所作为,让周书明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让他在处理艾琳贝湖的事情的同时开始着手人事方面的一些思考。

而换届的人事调整主要集中在厅级干部中,他上任伊始便要面对这样一道大菜,如何来做好,尤其是要处理好周书明和陆政东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有马新忠这个一直一向通过左右摇摆从而渔利的党群副书记,怎么来把这盘菜做得让人人都满意,很考校人的本事。

当然人人满意往往就是人人不满意,所以就不可能,但是的确已经有很多人都行动起来,开始相互传递信息和交换意见,也开始意向性的走动联络……

第132章 “和亲”

陆政东对于兰超华出任省委组织部长也是高度关注,因为这一次地市领导班子的调整还涉及到中央改革党委决策体制,也就是“减副”。

去年的四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

从刚刚有的省份省委班子调整,中央就释放出“减副”信号,今年初因为班子变动一省一市副书记已经减少到三人,一位兼任省长,一位分管党务。

而下发的有关文件也强调:省级党委常委职数一般为十一至十三人,几个重要的边疆省市自治区可以十四到十五人;减少副书记职数,除兼任政府正职的副书记之外,一般可设1名专职副书记;扩大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党委常委和政府副职可交叉任职两到三名;同时规范任职年龄,省委书记、政府正职副书记为六十五岁,纪委书记为六十三岁其他为六十岁,但在提名上述三类任职人员时,如果年龄分别已经是六十三、六十一、五十八,则一般不列入提拔行列。另外,还要求换届时要达到省级党委班子中五十岁以下的要有三名,四十五岁左右的要一名。

就在省级党委显出端倪之时,作为贝湖地市党委换届必须按照“一正二副”模式进行。

大规模“减副”被认为将,规避副书记过多造成的职能重叠弊端。

自从建政后,沿袭前苏联体制,各地方党委不仅有副书记,包括书记亦有第一、第二之分。

书记好多个,副书记好多个。下面才是党委常委、委员,这种设置在改革开放初期亦有存在,直至十三大删除了党章中关于第一书记的规定。地方党委书记只有一个,但副书记数量仍然众多。

以一个地级市为例。会有副书记四到五人,他们都是市委常委,而常委一般有九到十一人。按程序,对重大问题,都是先上书记办公会讨论,后提交常委会决定,而众多的副书记使得书记办公会这一议事机构代替常委会成为决策机构。

比如讨论干部任用,书记办公会上包括书记和副书记已有五六个常委。加上列席的组织部长和秘书长两个常委等,共有七八人,早已超过常委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