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香暗转,绣帘低垂。屋内红彤彤的色调,看上去暖意融融,将深秋的夜寒挡在门外。
嫁衣绯红,如火烧的云霞。
她只是静默而坐,看去却无比的绚丽和耀眼。
一袭红衣,美如缤纷灼热的火焰。而衣中的人,却隐隐笼罩在浓浓的哀愁之中。
这样的仪态端庄,温婉柔美,如同一幅艳美的仕女图,而这画上的美人,静默少时,轻启朱唇,却是下逐客令:“你们走吧。”
黛玉有些微的愣神,宝玉却道:“你怎么办呢?可要同我们一道?”
她苦笑:“我若走了,明日恐是家破人亡。”
“他真有这般狠绝么?”黛玉问道,脑内不由浮现出在白鹭楼窗前的一眸,那样复杂的眼神,想必心内也是难测的。
“他的名声,你们难道不知?”她凄然一笑,“你们快走,若被他撞见,便难脱身了。”
“可是我们进来便是为了救你。”宝玉不甘道。
“救?怎么救?怎么能救?”她连连问道,却又不等回答,自己说道,“我来此,是心甘情愿的。”
“心甘情愿?”宝黛二人皆是一怔。
窗外忽然隐约传来说话声,像是两个丫鬟,宝黛二人看了她一眼,却见她已将盖头盖上,轻言:“走吧。”
待门被推开,两个丫鬟走进来,屋内的两个不速之客,已不见了踪影。
已是夜深,繁星满天,夜风却是凛凛。街道两旁店铺门前悬挂的灯笼,橙黄的光将道上行路的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她说她是心甘情愿?”他满眼皆是不解。
“也许她有难言的苦衷。”她低叹。
“女儿心,真如海底针。”他亦叹。
“你天天泡在女儿国,也会有此一说?”她冲他一笑。
“妹妹又取笑我了。”
……
两人渐行渐远,夜风,渐渐将留下的话儿吹散……
曲曲折折的荷塘,一望尽是碧绿的叶,荷叶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的粉的荷花,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方高处传来的空旷渺茫的歌声。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片片花叶之上。荷塘内升起薄薄的青雾,如同笼着一层淡淡的轻纱。月儿高挂,星辰满空,实在是个极好的夜色。
只是,这是哪里?
黛玉心中一阵疑惑。自己不是和宝玉回了客栈么?怎来到这里?宝玉呢?
然而举目四望,却只见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唯有一条小路,隐在树的空隙当中,倒也不见阴森,只显幽静的意味。
黛玉犹自讶异,无意转过身来,忽发现,离自己不远的柳树下,有人。
一个身着白衫的年轻男子手持书卷,侧影长身玉立,仿佛正在对月吟诵。
月华如练。
圆月,荷塘,柳树,书卷,男子,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面。
那男子,身影好似在哪里见过。黛玉正思索间,身旁,有人缓步走过。
一见来人,黛玉更是诧异,那分明是,今夜所见的新娘。只是她身着淡绿的衣裙,神情欢快之色,却和今晚所见之悲戚神情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