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名动天下

赵祯为了鼓舞天下的读书人,次日早朝时,直接将“横渠四句”拿了出来。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谁不是饱读诗书之辈。

看到“横渠四句”,文武百官无不为之震动,还以为是皇上所写。

当得知是乃是出自包拯之口,群臣更是一阵哗然。

“此等惊天动地之语,竟是出自包大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唯有包大人才能说出如此振奋人心的话了。”

“仅凭这几句,便足以扬名立万,名垂千古!”

“包大人当为天下读书人之楷模啊!”

“……”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阵恭维的声音。

尤其韩琦、富弼、欧阳修、王安石等,这些包拯的小迷弟,更是五体投地。

包拯自己也没想到,他不过是随口和范仲淹一说,只是借张载的话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没想到范仲淹会和皇上说。

更没想到,皇上还会拿出来在朝堂之上说。

更未曾想到,这几句话会引起朝臣如此激烈的反响。

毕竟这几句话不是包拯所说,所以包拯心里反而感觉有点欺世盗名的嫌疑。

也不知道张载本人听到这句话,又会作何感想?

不仅如此,短短几天的功夫,“横渠四句”便不胫而走,天下皆知。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亦或是还在寒窗苦读的学子,听到这几句话后,都感觉人生突然豁然开朗,有了奋斗的方向。

四川眉山。

仅十来岁的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听到这番话后,仿佛被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包大人真乃当世之圣人也!”苏轼心中暗自立志,对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道,“此生若能拜包大人为师,死而无憾!”

“兄长,包大人身为宰辅,而你尚未考中秀才,想要拜包大人为师,还是等考中进士后再说吧!”

苏轼笑道:“进士对为兄来说,易如反掌,若考不中状元,对不起为兄的满腹才学。”

对才学方面,苏轼一直都很自信,也很自傲。

受父亲苏洵的影响,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从小便熟读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无所不涉猎,而且每读便能过目成诵,乃少有的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