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辽国被坑惨了
群臣一听辽国宁愿舍弃三十万两岁币,却只要二十万石稻种,都有些心动了。
这个买卖似乎不亏,反倒是大宋划算。
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一两银子可买五石大米。
三十万两银子,便能购买一百五十万石。
高产水稻对辽国来说,那是神物,可在大宋的眼里,现在也就是普通农作物,十万石而已,九牛一毛罢了。
最重要的是,十万石粮食就能满足辽人的贪欲,避免一场不必要的战争,何乐而不为呢?
算账,一直是大宋士大夫集团最拿手的好戏。
只要不打仗,他们一个个都精明无比。
当然,大宋也并不全是贪生怕死,目光短浅之辈。
耶律良才才一出口,便见韩琦站了出来:“陛下,高产水稻乃我大宋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万不可给辽国,其价值并非用金钱所能衡量,陛下三思啊!”
富弼也愤然出列:“想要大宋的高产稻种,简直痴心妄想。”
韩琦和富弼均是历史上的名相,有骨气,所以一直备受范仲淹和包拯的倚重。
两人在政治理念上和包拯有着诸多相同之处,尤其是面对辽国的问题上,两人都不愿苟和,仰辽人之鼻息,而是积极备战,和辽人掀桌子。
面对辽国的贪得无厌,两人显得尤为愤慨。
赵祯环顾群臣,目光落在耶律良才身上,“耶律将军,此事尚需从长计议,三日后,大宋自会给你一个答复。”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不引起耶律良才的怀疑。
只有让他知道,高产稻种来之不易,才能彻底相信稻种来之不易。
耶律良才也不好勉强:“既如此,外臣恭候陛下的佳音,外臣告退。”
随着耶律良才离去,大宋朝堂顿时一片议论纷纷。
朝臣之间又陷入一阵激烈的争吵之中。
“皇上,不过十万石粮食,换三十万两岁币,并不亏!”
“皇上不可,高产水稻乃大宋战略资源,关系着宋辽双方未来的命运,一旦给了辽国,辽国不出十年便会彻底强大,那时候,只怕会变得更加横行无忌。”
“是啊皇上,此乃养虎为患!”
“皇上,包大人分析得不错,辽国之所以屡犯边境,盖因粮食短缺,契丹百姓食不果腹。”
“倘若契丹百姓吃饱了饭,又怎会轻易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