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大臣们听闻此言,顿时议论纷纷。支持刘墉的大臣们觉得和珅此举太过卑鄙,分明是在借机打压刘墉;而和珅的党羽们则纷纷附和,要求乾隆帝严惩刘墉。
乾隆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在朝堂之上逡巡一圈,心中烦闷不已。本以为朝堂诸事可控,如今却因这一本残损族谱,搅得局面混乱不堪。他瞧了瞧跪在地上的刘墉,又看了看一脸急切的和珅,沉声道:“和珅,刘墉所言亦有几分道理。族谱既已焚毁,不可仅凭臆测便定人罪责。此事朕自会派人详查,在此期间,诸位莫要再妄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珅心中虽有不甘,但见乾隆帝态度坚决,也只能暂时作罢,佯装恭敬地应道:“陛下圣明,奴才谨遵圣谕。”可他心中却暗自盘算,定要趁着这机会,再寻些手段,将刘墉彻底扳倒。
退朝之后,刘墉心事重重地回到府中。刚一迈进家门,管家张成便匆匆迎上来,神色慌张:“老爷,可算盼您回来了。府里又出事了!”刘墉心中一紧,忙问道:“又出何事?”管家压低声音,说道:“老爷,咱们府上那些平日里与您亲近的下人们,今儿个不知怎的,竟有好几个被人莫名带走了,也不知去了何处,老奴多方打听,都没问出个所以然来。”
刘墉闻言,脸色愈发凝重。他深知这定是和珅一伙儿的手段,意在从他身边的人搞到陷害刘墉的罪证,让他孤立无援。思索片刻,刘墉对管家说道:“此事莫要声张,你暗中再去寻些可靠之人,仔细打听那些下人的下落。另外,从今日起,府里上下都要提高警惕,莫要再着了小人的道。”
安排好家中事宜,刘墉唤来我和甄平,一同商议应对之策。我们围坐一团,皆是眉头紧锁。其中甄平说道:“大人,如今这局面着实棘手。和珅他们铁了心要置您于死地,此番族谱之事,本就棘手,如今又对府中其他人下手动,怕是想把咱们逼入绝境。”
刘墉沉思片刻,目光坚定道:“他们越是如此,越说明心中有鬼。我刘墉问心无愧,定要揪出幕后黑手,还我刘氏家族清白。我料想,这族谱之事绝非偶然,其中必有隐情。咱们得从这起火的源头查起。”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管家张成匆匆进来通报:“老爷,纪大人来访。”刘墉闻言,立刻起身相迎。纪晓岚一进门,便神色关切地说道:“石庵兄,今日朝堂之事,可真是凶险万分。我这一下朝,便赶忙过来瞧瞧你。”
刘墉感激地握住纪晓岚的手:“晓岚兄,多谢挂念。如今这局面,我正愁不知从何下手。”纪晓岚环顾四周,见众人皆是一脸凝重,便压低声音道:“石庵兄,我来之前,听闻了一些消息。据说,莫詹菉曾与和珅的往来极为频繁,这族谱之事,怕是他俩联手策划的阴谋。”
刘墉眼中闪过一丝愤怒:“果然是他们!我早料到和珅不会善罢甘休,却没想到莫詹菉曾也如此丧心病狂,竟拿我刘家数百年的声誉做文章。”纪晓岚沉思片刻,说道:“石庵兄,如今咱们当务之急,是找到能证明你刘家清白的证据。我听闻,你家祖宅中或许留存着一些旧物,说不定能从中找到线索。”
刘墉眼睛一亮:“晓岚兄提醒得是!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我这就派人回祖宅,仔细搜查一番。”说罢,刘墉立刻吩咐甄平,快马加鞭赶回祖宅,务必将所有可能与族谱相关的物件都带回京城。
这边刘墉紧锣密鼓地安排着调查事宜,另一边和珅也没闲着。他回到府中,便将莫詹菉曾唤来。莫詹菉曾一进门,便真切地说道:“和大人,今日朝堂之上,可多亏了您那一番话,把刘墉那老匹夫逼得够呛。”
和珅冷哼一声:“哼,这才只是个开始。那刘墉狡猾得很,绝不会轻易就范。咱们还得想办法,让他彻底翻不了身。对了,你安排的那些事儿,都办妥了吗?”莫詹菉曾连忙点头:“和大人放心,刘墉府上那些可能知晓内情的下人,都被我收押了。他们绝对不能帮助刘墉再翻起什么大浪。”
和珅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不过,你也不能掉以轻心。刘墉那家伙,说不定会想出什么法子来应对。你继续盯着他,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呈报给本官。”莫詹菉曾应声而去,和珅坐在太师椅上,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几日后,刘墉派去祖宅的亲信终于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沉甸甸的匣子。刘墉满怀期待地打开匣子,只见里面装着一些旧书信、字画以及一本泛黄的日记。刘墉迫不及待地翻开日记,仔细研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