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其繁体字为“惧”,形声字,最早出现在战国金文时期。其金文中的字形与后续自行有很大区别,其字形上部为“瞿(jù)” ,作声旁,表示读音;后来下部加上了“心”,作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内心的状态有关;而声符“瞿”既表音又表意,指鸟睁大眼睛怒视的样子,用在这个字里,应该也是对人惊恐之状的描绘。到了秦朝,自行变成了左心右瞿的结构了。现代汉字简化时,简作“惧”。由此可见,其本义为害怕、恐惧的意思。《说文解字》:“惧,恐也。从心瞿声。或省作瞿。愳,古文。” 后来,用作动词有 使…… 恐惧、使…… 害怕的意思。《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虽然都有害怕的意思,惧与悚不同的是,则是比较一般性的害怕、恐惧,是对某种危险、不利情况或事物的担忧和不安,更侧重于表达一种心理上的担忧和戒备,不一定有那种强烈的、突然的刺激感。
“恐”,形声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的字形中,其上面是一个类似 “工” 的形状,下面是 “心”。“工” 可能表示一种工具或器械,下面的 “心” 代表心理,整个字可能表示心里因为某种类似工具带来的威胁等而产生不安的情绪。到了小篆时期,上面变成了 “巩” 旁,可看作有约束的意思,下面的 “心” 旁明确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合起来表示内心受到约束、压抑而产生的不安、害怕等情绪。《说文解字》:“恐,惧也。”结合上下文,老祖宗们解释字的时候,又偷懒了。其本义和惧一样,就是害怕、恐惧的意思。后来进一步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担忧、疑虑。“恐” 还可以表示推测、估计,有大概、也许的意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惶”,形声字,最早见于小篆。其字形的左边是 “心” 旁,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右边是 “皇” 字,其古文字中本就有大、美等含义,在这里既表声又表意,可能表示一种盛大、强烈的心理状态,与 “心” 旁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 “惶” 字所表达的心理上的不安、恐惧等意思。《说文解字》:“惶,恐也。”其本义是恐惧、惊慌。
“悚惧恐惶”,四个字的字义都是害怕,恐惧的意思,但还是有细微区别的。之前那我们说了悚与惧的区别,我们在这里再说说恐与惶的区别。“恐”,更强调对某种具体的危险、威胁或不利情况的担忧和惧怕,这种害怕往往有比较明确的对象或原因。可以是轻微的担心,也可以是极度的恐惧,具体强度取决于语境和修饰词等。而“惶”呢?更着重于内心的慌乱、不安,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没有明确方向和对象的茫然、焦虑状态。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比较强烈的、难以自抑的不安和慌乱。这四个字表示的是祭祀的时候,对神灵、先祖要保持足够的尊重,要表现出那种诚惶诚恐的状态。这句话不仅规范了外在的行为,更塑造了人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和敬畏之心。在那个时代,通过这样的礼仪,人们明确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了尊重与谦卑。
“悚惧恐惶”讲的是:仅仅做到这些外在形式上的礼仪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祭祀过程当中,每一位子孙都务必要让内心始终处于一种“悚惧恐惶”的状态之下。这里所说的“悚惧恐惶”并非单纯指恐惧害怕,而是意味着一种敬畏之心、谦逊之态以及对自身责任重大的深切体悟。当面对列祖列宗之时,子孙们需时刻警醒自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家族荣耀、弘扬家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或轻慢之举。只有怀着这样一颗虔诚敬畏的心去完成祭祀仪式,才能够真正得到先祖英灵的眷顾与护佑,并使得家族的血脉得以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小主,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描述是祭祀时人们行礼的规范和对于先祖和神灵而产生的敬畏、的心理,这是一个人诚敬到极点时的心理反应。我们要注意这里描写不同心理层次的四个用词,程度一层比一层严重。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古老的礼仪形式已不再普遍存在,但它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在面对长辈、师长时,我们虽然不再行稽颡再拜之礼,但那份发自内心的尊敬,与古人的悚惧恐惶并无二致。在一些庄严的仪式中,比如毕业典礼、成人礼,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对传统、对成长的敬畏。
在祭拜祖先的时候,诚敬恭谨、严肃矜庄,这很好理解。为什么这里说会“悚惧恐惶”,甚至吓得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呢?我们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不仅仅要追慎终追远,缅怀先祖的功德;同时在先人神灵面前要反省自己,反思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恶劣的想法、龌龊的心理等给祖宗蒙羞的地方,每想到这一些就会悚惧恐惶。在古代,家族的荣耀是每一个成员都要尽全力维护的,使家族蒙羞是一个人的奇耻大辱。所以,在祭祀反省的时候,犯小错的人都会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反错误再厉害一点的人,心中惴惴不安。真正行为有打错,让祖先蒙羞的,就会吓得大小便失禁,屁滚尿流。更有甚者则惶惶不可终日,吃饭吃不下,睡觉也睡不着。
这样的人虽然犯了错误,但是还有救,因为他(她)还有羞耻之心。孟子说:“无羞耻之心者非人也”。做了错事,连悚惧恐惶之心也没有,厚颜无耻,没皮没脸,这是“非人”,就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所以古代的祭祀是大典,庄严异常,目的之一就是借天地祖先的力量,净化参与者自己的心灵。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诚敬之心,这样的典礼最好不要参加,去了有过无功,何苦呢!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千字文》第四部分的第四个段落的讲解。此段文字始于“耽读玩市”,终于“悚惧恐惶”,犹如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了古人先贤们市井生活、温馨和睦的家庭场景,以及家族的发展与传承。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先贤们真实而又充满趣味的市井生活与家庭生活,同时也传递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