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酒麯之“麯”,本义指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即酒母。如酿造白酒的一种麯,大麯。普通话中依然保留着酒曲一类词。后来,“麯”义引申泛指酒,如有一种酒叫做“枝江大麯”。“麯”字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同音替代,俗写作“曲”。如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酒不用曲糵,但杵米粉,杂以众草叶,治葛汁。”

“阜”,象形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像攀登高山的石阶。像石崖,是 "石 " 的省略,显示三(多)石相连,表示绵延的石阶。篆文略有变形,在上加一撇,表示山顶。阜的古字形像阶梯或像阶梯那样有起伏的山,后来演变为“山丘”之意。到了隶书后,才有了和现代相类似的字形。《广雅?释丘》中说 “无石曰阜。”意思是没有石头的山称之为阜。《说文解字》给了不同的说法:“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凡??之属皆从??。”阜也用来表示面积很大的、又高又平、没有石头的土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象可拾级而上。”意思是为了上下山坡的方便,把山坡的路修成有阶级的形状,所以用以代表山。

大多数现代学者认为,“阜”字本义即为这些用于出入的阶梯。到了许慎的时代,阜确实已变成山丘之意,这也应是由上下的阶梯引申而来。由土山的高大厚实之意引申为厚、大、多的意思。如《诗经?秦风?驷驖》中 “驷驖孔阜”,这里的 “阜” 就是大的意思。由此引申由多的意思又特指物质的财富的意思。

阜是古代汉字重要的部首之一。阜用在字的左半边变为阝(俗称“左耳旁”)。用阜作意符的字多与土山、丘陵、登降、高下有关,如:陆、陵、陟;有的与建筑物有关,如:陛、除、阶。

曲阜,历史悠久,兵并举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个地方曾经是炎帝旧都,也是黄帝出生地,也是少昊之墟。到了商朝时期,曲阜为奄国国都,并一度成为商王朝的都城。奄国在商朝时期是重要的盟国和友邦,位于曲阜东,地理位置优越。奄国在商朝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作为?南庚、?阳甲、?盘庚三代商王的都城,被称为“奄商”。?到了周朝,奄国也参与了三监之乱,周公旦在平定武庚叛乱时最终灭掉了奄国。而周公旦的儿子由其长子伯禽代为就封,建立了自己的封国——鲁国,建都 “少昊之墟” 曲阜。这一时期鲁国以曲阜为都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化方面,鲁国成为了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曲阜尼山镇),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曲阜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城市。

“奄宅曲阜”的意思,在建国之初消灭叛乱,在曲阜这个灭国的奄国的国都,重新设立自己封国的都城,建成自己的公爵宅院的意思。但 就封曲阜建立鲁国的不是周公本人,而是他的长子伯禽。为什么呢?东征胜利结束,周公自己需要留在国都继续辅政,所以周成王封周公的长子伯禽就封奄国旧地,成立鲁国。

微,形声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在甲骨文中的字形,一种说法是去掉现代“彳”的字形,左边是一个长头发的人的样子,右旁从“攴”,攴为打击,於此表示修剪整理。字形相合表示修剪整理头发。灵一种说法是,甲骨文的 “微” 字像一个长发的老人加上手执拄杖的样子,体现老人拄杖而行的状态。金文字形有的承袭甲文的结构,另外也有将“攴”省变为“又”,左旁又增“彳”形表示和人行动相关。篆文综合了金文的字形,将头上的发形改作斜笔的 “山” 形。此时的 “微” 字从彳、??声,“彳” 表示与行走、行为相关,“??” 既表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隐含、隐蔽的含义。《说文解字》: “微,隐行也”,强调了其引申出来的隐秘行动的意思。

后来从隐秘、不明显的 意思引申为精妙、深奥的意思。晋葛洪《抱朴子·任命》:“道靡远而不究,言无微而不研。”后来又引申到事物的状态,用来形容物体细小、轻微的意思。《广雅·释诂二》:“微,小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名微而众寡。”又此由引申到势力、地位等的衰落、低下的意思。孔颖达《尚书正义》:“不在朝廷谓之侧,其人贫贱谓之微。”《尚书·序》“虞舜侧微。”后来又由细、小引申为稍微,稍稍的意思。袁宏道《满井游记》 “土膏微润。”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缺少,没有的意思。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主,

“旦”,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的字形上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上面是一个“日”字,下的梯形框,表示地面的意思,也有说是太阳在地面上的投影的意思,综合全字构形,是指太阳正从地面升起的意思,这就是黎明、破晓、早晨的意思。后来的文字自行中,下面的方框变成了一条直线和太阳相接,直到篆书,演变的和现在的字形一样的了。所以,旦的本义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即早晨。作为清晨的标志,旦与朝代表的意思是相通。《尚书·太甲》所说的:“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这里代表的就是早上天亮、太阳升起的意思。

太阳升起,大地通明,所以旦又有光明的象征,并由此引申出光明、白昼、一日之始等意思。又因为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因此又引申指一天的意思,所以每年的第一天称之为元旦。。《尚书大传·虞夏传》载《卿云歌》云:“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即明明相代,光华永存。“旦”所表示的光明的意思,引申可以表示诚恳坦白,例如《诗经》中的名句“信誓旦旦”,是盟誓诚恳的表现。

中国传统戏曲中一种角色行当叫“旦”。京剧就有“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行当,“旦”行扮演的是女性人物。戏剧中的“旦”和旦的本义没有关系,只是一种借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