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你看这个周处确实不错。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立即悔改,战虎杀蛟,为民除害…….”灵宝天尊看《晋书 周处传》感叹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必改,善莫大焉。”

“圣贤就没有过错了?师弟造物造最初一批软体动物,发现其非死即伤、无法生存后,立即修改,也是善莫大焉。结果,这世界上的动物差点都加了壳。”元始天尊在旁边笑着说道。灵宝天尊一听,知道元始天尊拿最初自己造物的失误来开玩笑。当时灵宝天尊造了一批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太软了,无法适应布满岩石和草木的陆地,造出来后便死伤惨重。灵宝天尊给水里的动物外面加了壳,造成很多贝类直接沉底,只能靠洋流行动。最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才有了各式各样的动物。

“老拿那个事取笑我。我不就犯了那一次错吗?”灵宝天尊指了指元始天尊,“你就知道揭我的短处。我也说说你在封神大战的那点儿破事——”

“这个崔暹不错。”正在看《北齐书》的女娲看到两个人争吵,开口说道,“这样的人才是有德之士,不像你们俩,老揭别人短处。”

“嗯?”两人目光顿时转向女娲,“比我俩还好?他好在哪里?”

“我给你读读。”女娲朗声读道: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邢邵的字,指的是邢邵)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这人是不错,的确比你强。”灵宝天尊对元始天尊说了一句,转身就跑。元始天尊立即追了过去。女娲望着他们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女娲讲的崔暹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看一下,故事的内容是:(北齐)世宗听邢邵说崔暹的不是感到很不高兴,于是对崔暹说:“你说子才(邢邵的字)的长处,子才却专讲你的短处,这真是个不知好歹的人啊。”崔暹说:“子才说我崔暹的短处,我崔暹说子才的长处,说的都是事实,我也不会因此和他产生嫌怨。”崔暹也因此更加收到世宗皇帝的器重。由此可见,崔暹的品德是多么高洁可贵,这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向上的过程,就像一棵幼苗一样根植于土壤之中,向着天上的阳光努力生长,最终长成一棵大树。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影响生长的枝杈出现,我们要及时给它修剪掉;会有滋润它的雨露,我们要让它尽力吸取。但不是每棵树都会结出桃李,不是每棵树都能成活千年,也不是每棵树都能够笑傲风雪,更不是每棵树都会长成参天大树。每棵树都会有棵树的形态,每棵树都有每棵树的历程,每棵树都有每棵树特点,能结桃李的长不成参天大树,能成活千年的不一定能够成为栋梁之材,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同样地,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与缺点。一个人人可能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而在其他方面就有可能相对较弱。人无完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在每个方面都很厉害——就像没有任何一棵树又能结满桃李,又能寿载千年,还能笑傲风雪,又能成梁成柱一样。然而,当我们面对自身时,常常能轻易地发现自己的长处;但我们审视他人时,却往往更容易关注到他们的短处,特别是在两人处于同等竞争条件下的时候。

首先必须明确指出,这种现象是完全正常,而且完全无可厚非的。原因何在呢?人们只有看到自己的优势,才能够获得足够自信。但倘若一个人甚至连自信都丧失了,又怎么获得别人的相信呢,又怎能激励自己去追求并实现成功呢?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尽力去认识自身的优点,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当我们察觉到他人的不足之处时,我们又应当如何应对呢?

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聊聊“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上一章的“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讲的是我们要怎样做的,我们要改正我们的错误,牢记我们掌握的知识,感恩于给予我们知识的人。而这两句讲的是我们不要怎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