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洪”,会意兼形声字,在小篆从水,从共,“洪”的左边是一个水部,表示水流;右边是“共”字,合起来就是水汇集到一起的意思。所以其本义就是大,后来人们引申为大水,有人说这里的“洪”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我们从《说文解字》来看一下:“洪,洚(jiàng)水也。从水共声。” 洚(jiàng)水指的是到处泛滥的大洪水。尧典、咎繇谟都曾经提到过洪水。然而《释诂》的解释:“洪、大也。引伸之义也。”而这里的“洪”指的便是大的意思,指的是天地初生,无限延展,大无边际。

而“荒”的意思从字形看与草木有关,《说文解字》:“荒,芜也。荒之言尨(páng同“庞”)也。故为芜薉(huì,古同“秽”)。”郑玄注:“荒,秽也。” 意思是广阔的土地上什么都没有生长。有人会认为这里的“荒”指的是荒凉的意思;但我认为这里的“荒”应该是空的意思,空旷,什么都没有生长,没有开拓。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字形上讲一下“荒”,上中下结构,上面是“草“,中间是“亡”,最底下是”川“;意思是地上连草都没有才是“荒”。《礼记·曲礼上》对荒的解释:“地广大,荒而不治。”这个解释比较接近“洪荒”中对“荒”的解释。

“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西汉的杨雄曾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宇宙我们已经讲过了,说起“洪荒”,很多人很自然地会想到洪荒时代——也就是大洪水时代,也就会联想到很多神话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共工撞倒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共工撞倒不周山》出自《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大意是: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一说是与火神祝融大战),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维系大地的支撑也断裂。从那以后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这个我们会在后面细讲)

《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 )鸟攫(jué)老弱。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 )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大意是: 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坍塌了,大地开裂;天不能普遍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原,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虽然这些故事都写到了洪荒时代的事情,但这里的“洪荒”却和这几段神话没有关系。至于“洪荒”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洪荒”是指天地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广大而空旷,什么都没有开始生长起来。“宇宙洪荒”是两部经合起来的,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非常经典的,意思就是从两边引用合成的。

小主,

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以现代物理学和《易经》来讲,就是太极或者宇宙大爆炸前的状态。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大约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发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也就是我们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易经》中所讲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指的是阴阳。无极是没有阴阳的状态,而太极是一阴一阳合体的状态,两仪是阴阳分离的状态。记住太极生的是阴阳,不是天地,这一点要十分明确。阳为清气化生为天,阴为浊实凝结成地;这是后来的“四相”的变化。后面还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咱就不多讲了。再多说一句,现代物理学研究更加证实了阴阳的相对性,现在研究有物质,那么就有反物质。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阴阳的相对性。这只是我个人一家之言,不用太较真。具体实际情况,也欢迎感兴趣的深入探讨。

“宇宙洪荒“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初,整个宇宙处于那种万物皆无、苍茫浩渺而又巨大荒凉的状态。

在讲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神话史中很少提及的一个人——鸿钧(即鸿钧老祖)。鸿钧是谁?鸿钧是和盘古一同孕育在混沌里的,只是那时没有成形。有人会问,为什么盘古成形,而鸿钧没有成形呢?因为盘古形成的是有形的混沌之身,鸿钧是无形的混沌之道。中华文化讲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讲的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便是阴阳,阴成形而阳化气。混沌既生了形成实体的盘古,便会同时诞生混沌之道的鸿钧。大道无形,所以在开天辟地之前鸿钧是没有成形的。所以在混沌时期,“物化盘古,道演鸿钧”。

然后开天辟地一声雷,盘古成形,鸿钧生道。盘古化作了天地之间的万物,但什么来控制这些物质的运行呢?那就是由混沌里之生成实体的鸿钧,演化出大道三千,天地日月、草木动物、风雨雷电、山川湖海等万事万物各行其道。至此以后,天地诞生,万物演化,才有了后续众多神话故事。所以盘古和鸿钧本是一体,盘古即鸿钧之体,鸿钧即盘古之道。就是老子《道德经》里讲的“同出而异名”的意思。

书归正传,开篇这两句讲的是开天辟地的状况:天地开辟,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实下降为地。天与日俱高,地与日俱厚。时光倥偬,天已极高,不知高几万丈;地已极厚,不知厚几万尺。独立寰宇,放眼四处,玄天幽深,飘渺无极;举目八方,厚土苍黄,空无一物。日月无形,辰宿未生。望断时空,来者不知自何岁而生,去者不知往何年而逝。整个六合无边无际,整个时空唯有清气形成的昏黑暗淡的天空,映衬着浊阴凝聚而成的黄色大地;空空荡荡,渺渺茫茫,无声无息,无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