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奕沉默了片刻,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桌面,随后开口说道:“我之前是按照协同决策系统设计的系统建设流程推进工作,不过改成运行控制中心建设的话,稍作调整,这套四步走的流程依旧适用。第一步,还是得了解信息化系统相关方的需求。”
“信息化系统涉及七个利益相关方,分别是用户群体、开发与实施团队、运维与支持团队、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管理层和决策者、监管与合规方,以及辅助职能团队。每个利益相关方都会对信息化系统提出各自的要求。”
“就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而言,核心用户群体涵盖系统值班经理、空管协调团队、地勤调度团队、航班信息团队和安全监控团队这些内部用户,还有以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门代表为首的外部用户。他们的需求,必须优先收集。”
“此外,还有旅客服务团队这类非核心用户,他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使用运行控制中心。所以满足他们需求的优先级相对较低,可以等系统具备一定完整度后,再去处理。”
“现阶段,开发与实施团队、运维与支持团队主要由我们八四科技负责。我们希望系统便于迭代和维护,这方面自然也有相应需求。”
“不过后续像客户服务类系统这类相对不那么关键的子系统,我们可能会外包给其他有经验的软件开发商。到时候,不同开发团队之间,也会产生一些相关需求。”
“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主要包括软硬件供应商、通信服务商和数据服务商。我们的系统需要将这些供应商的产品与信息化系统打通。将雷达数据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存储到信息化系统中,这就是很典型的供应商需求。”
“管理层和决策者、监管与合规方,以及辅助职能团队,通常会提出量化指标类的需求。像信息化系统对机场运营效率的提升百分比、机场承载量的提升数量,还有事故处理速度等指标要求。”
“思路很清晰啊。” 吴松英接着说道,“不过在找相关利益方调研之前,你还是得做好充分准备,进一步细化相关的需求可能,不能毫无头绪地去和他们沟通。”
“如今民航领域安全事故频发,你在和安全监控团队沟通前,要提前收集过往空管调度事故案例,比如跑道碰撞、航班延误等事件。深入剖析事故原因,从这些教训中,梳理出系统在调度指挥、信息传递方面的潜在需求。这样,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
“另外,你最好提前收集国内各机场现有的运营资料,包括工作流程、设备情况,以及与航司、空管部门沟通协作的方式。了解机场运营的实际痛点,和相关利益方交流时,才能问到关键问题,挖掘出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