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激昂处时,陈康情不自禁的一句一句念了出来。
那些本来应该去宿舍休息的一百二十名预备工人,男男女女,刚刚高中 毕业不久的他们。
听着这些内容,彻底移不开脚步了。
从来没有人和他们说过这些,他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说这个国家如何贫穷如何落后。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历史,只有朝代的轮回反复。
但我要说,这是错的。
我在伦敦学的是世界历史,可是我翻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再也找不出一个像中国这般璀璨,而生生不息极具韧性的民族。
因为她不管跌倒多少次,总能回到她该回到的位置。
去年,我亲眼目睹了深圳的发展,当这座小渔村的灯火还如萤火般微弱时,我就看到了未来蛇口工业区吊塔林立的图景。
哪怕是今天,北大清华的实验室依然设备陈旧。
但我很清楚,杨振宁、李政道这些人无一不是华人的骄傲,无数个钱学森们还在纷至沓来的路上。
这样一个民族,这样一个国家。
就注定了她不可能继续贫穷下去,注定了大多数人不应该一辈子弯着腰,在地里刨食。
或许在不久后的将来。
我就能看到,浦东的稻田上将崛起的亚洲金融中心,陆家嘴的玻璃幕墙倒映着长江的波涛;
青藏铁路将穿越生命禁区,把雪域高原与中原大地紧紧相连;
农民的孩子会走进清华学堂,用代码编写属于东方的操作系统;
我们的航天器将登陆月球,而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将在新一代长征火箭的烈焰中重生。
这不是幻想,而是历史的必然。
当十亿双手共同推动时代的齿轮,当五千年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融合,中国终将证明:我们既能创造辉煌的古代文明,也必将缔造一个让世界仰望的现代奇迹。
1982年的中国,贫穷但充满希望,落后却蓄势待发。
此刻的困顿,不过是凤凰浴火前的短暂黑暗。
我深切的知道,没有一个民族能永远领先,但也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总能在跌倒后以更骄傲的姿态站立。
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万里长城的坚韧、大运河的包容、都江堰的智慧。
这样的中国,不应当,也绝不会止步于此】
方协文的笔停下来了,陈康吟诵的声音也渐渐没了声音。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气吞山河的野望,所倾倒。
这样的中国,这样的未来,怎么能不让人为之倾倒?
(先一章,今天看了一个短视频,内容大概是:今天的中国不该是今天这样,中国的发展速度是违背常理的,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建国时期一穷二白,理应贫穷落后弱小。看到这,我就想到,如果真有人回到1980年代的中国,会不会感叹一句:中国,绝不应该是现在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