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对各自进行整顿与谋改,势必会牵扯到多方面,而朕呢,因为一些考虑,不想叫他们单独一个个去整顿与谋改,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也会增添很多风险与变故。”
楚徽眼神变了,他似想通了什么。
“有什么要对朕说吗?”
楚凌笑笑,看向楚徽道。
“难道皇兄是在布一个局?”
楚徽站起身来,双眸微张道:“一个能叫中枢及地方皆紧绷起来,皆关注到萧靖、暴鸢他们身上的局,在他们有所动的时候,常翰这些在诸监任职的大臣们,则可相对减轻对应压力,将各自有司给整顿出来?”
“说对了一半。”
楚凌微微一笑道:“朕的确在布一个局,但除了你所讲的那些外,朕还想达成一些部署,不过眼下还没有成形,朕就暂不对你说了。”
楚徽听到这,悬着的心却落下了。
如果真如自家皇兄讲的那样,那事情就没他想的那样简单了,但也因此是这样,谁要想从中作梗,继而破坏自家皇兄所谋,那概率就大大降低了不少。
“划拨到宗正寺的宗产宗田如何了?”
楚凌向前探探身,看向楚徽说道:“你这个宗正寺的主官,身上的担子可不轻,今后关于宗禄这一块,要逐步由宗正寺全额拨付,不能再从国库拨付了。”
“禀皇兄,都已清丈完毕,且已完成造册了。”
楚徽听后,立时作揖道:“今岁录选的新科进士,分到宗正寺的那批观政进士,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
“不过皇兄,臣弟先前算过一笔账,应付眼下在虞都的宗藩子弟,还有在各地就藩的宗藩子弟,这每年要拨付的宗禄,宗正寺还能维系好,可要过几年,恐……”
“这件事你不必担心。”
楚凌听后,开口道:“等到朕在诸监做的一些事成了,宗正寺会推动一些变革,到时啊就够维系好宗禄拨付了。”
果然,皇兄还有后手。
楚徽一听这话,立时在心里暗道。
其实在得知宗禄这一块儿,今后不走国库这边拨付,而由宗正寺全额拨付,楚徽就一直在算账。
这账是越算越心惊。
眼下大虞宗藩的规模还不算多,可要等到以后,大虞宗藩的规模膨胀到一定程度,就靠宗正寺所辖宗产宗田所收,根本就维系不好这庞大开支。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楚徽一直在考虑的。
只是楚徽哪里知道,关于大虞宗藩这块儿,楚凌早就想好了一应对策,但这些对策吧,需要一步步施行。
削藩,是必然!
叫大虞宗藩待在地方,这是弊大于利的,必须要将宗藩宗室集中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不然的话,即便对宗藩宗室有重重限制,可在地方,那身份依旧是超然的,长此以往下去的话,破坏律法威严,对地方侵占严重,仅是这两点,就会动摇大虞的统治根基。
从严治宗藩宗室是必然趋势。
而想达成这一点,将他们集中到天子脚下,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所以一个强权的宗正寺是必不可少的。
如此以来,担任宗正寺主官的宗藩,必须是最亲近的,最信赖的才成,不然的话还是会出问题。
王大臣是皇权专制的一种制度,在楚凌的眼里,如果作为皇帝,连挑选一些宗室成员的能力都不具备,那根本就无法做好皇帝这一职业。
想削藩,就必须有对应的释放。
王大臣,无疑是最好的。
这样,没有能力的就混吃等死,有能力的就聚在天子身边,让大虞宗室中的精英,去涉足一些领域,辅佐天子解决政务,顺带解决供应更庞大的宗室开支,无疑是最优选择。
当然了,针对这一块儿,楚凌可不止王大臣这一条路,还有别的已在他心中形成,不过那些要等后续再说了。
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是楚凌必须要具备的政治素养,在这大虞上下谁都可以乱,唯独他这位大虞天子不能乱了阵脚。
“对那帮观政进士,要多增加些担子。”
楚凌收敛心神,看向楚徽说道:“做错了事不怕,怕的就是不思进取,不知错在何处,你要多下点心思,朕对这批新科进士是赋予厚望的。”
“皇兄放心,臣弟知道该怎么做。”
楚徽当即作揖表态道。
“你做事,朕还是放心的。”
楚凌呵呵笑道。
正统四年的新科进士,与往届的有所不同,针对他们的任命,楚凌没有急着明确,这些新科进士从各地返回虞都,楚凌就将他们安排到中枢有司去观政了,殿试的名次,那已属于过去式了,楚凌需要一批真正的大才,所以为期半年的观政,一个个在中枢有司的表现如何,将会关系到他们后续的任职。
这批新科进士,有一批要留在中枢,有一批要派到地方,而这两批新科进士,会有在名单的人选,受到楚凌的格外关注,毕竟他们是初步通过楚凌考验的,而在后续能否在仕途上有所提升,就要看他们到任后的具体表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