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柏秋的点是心上的伤口,是这七年来的耿耿于怀。
时槿之第一次看到她如此生气,无声胜过千言万语,眼神已然表达清楚。
她恨她。
时槿之害怕了,讷讷不说话,眼神无辜,十足乖宝宝模样。
傅柏秋手上力道松了些,好似憋着一口气,欲出未出,最终放开了她。
“回去吧。”
一路无言。
进了家门,时槿之默默回房间,轻合上房门,走到行李箱前蹲下,打开,从里面摸出一张长方形卡纸。
是一张国际航班的登机牌,有些旧,边角泛白,时间显示2010年7月24日。
巴黎-北京。
临近冬至,气温降了又降。
从母校回来后,两人之间关系迅速冷下来——其实本就没有热络到哪里去。
时槿之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吃饭错开时间,各做各的,各吃各的,白天傅柏秋上班,她就白天练琴,晚上能不出来就不出来。
只有布丁陪她。
噩梦日复一日地做,她靠止痛药撑过去一次又一次,精神渐渐萎靡不振,总感觉到累,夜里却又睡不着。偶尔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睁着眼睛仍觉得自己在做梦,梦到许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有时候就好像人们站在她面前。
傅柏秋没再提让她搬走,这些日子也把她当透明人,两人竟无一句交流。
从前雷打不动三点准时下班回家,现在临近两点她就开始心慌,家变成了刀山火海,不想回。所以她就拖着,磨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