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

瀚海义符 张勉一 931 字 2024-01-03

殷错听了,方知这《黍离武经》的来历,不觉又是唏嘘,又是黯然,低声叹道:“依我说,这些人终究还是学错了路!公孙祖师虽有绝顶武功,到得最后还不是死在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代宗手下,说到底啊,这权势只怕可比武功更了得些。”

戚玉珩闻言也是微微一笑,说道:“‘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说到底,不过都是自寻烦恼。”

殷错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又向戚玉珩道:“原来这《黍离武经》是这般来历。可既然如此,那为何当日龙勒城破,慕容玥那奸贼会来我王府寻这部武经,难道这部武经同我娘有什么干系么?”

戚玉珩微感诧异,问道:“慕容玥?你所说的可是密宗波旬尊者门下的慕容玥?”

殷错道:“正是。”

跟着殷错又将当日龙勒城破、慕容玥火烧广成王府夺经之事与戚玉珩一一说了,他说到痛楚之时,仍是不禁泪水涔然。他如今家破人亡,一路上本多苦楚,此时见得戚玉珩待他亲切温文,依稀便想起亡母在时的诸般疼惜,说得最后再也忍耐不住,伏在戚玉珩怀中放声大哭。

戚玉珩叹了口气,摸着殷错的长发,温言道:“好孩子,你受苦了。”

殷错想到小妹幼良郡主殷钏落到这恶贼手中生死未卜,可自己却武功低微,连寻常武夫也未必打得过,更不说连阿术真也敌不过的慕容玥,想要救回殷钏当真是谈何容易,也是哽噎不止,深自痛恨自己懦弱无能。

戚玉珩自然也对此心知肚明,他拍了拍殷错的肩,替殷错拭了拭脸上眼泪,又宽慰了几句,待得他泪水稍止,续又对殷错说道:“这《黍离武经》原本一直下落不明,但三十年前时,一个名叫宋凛的年轻人在江湖之上行风作乱,横行于世,他当年与西北饮马川的大当家冯鹤约战衢山岛,在衢山岛上一剑刺死了冯鹤,因此震惊武林。饮马川群龙无首,想找宋凛报仇,却又寻不到他此人。宋凛此人武功奇高,无人可瞧得出来历,但见其武功路数着实与天山派、灵山寺、鸿都学宫颇有些共同之处,故而饮马川诸首脑便上天山派来,向我师父唐剑虹询问。”

“我师父看了诸首脑试练那宋凛的招式,立即便瞧出此人绝非是三派中人,但他使的武功招式的的确确乃是公孙门下的,因为公孙门下内功极异,别派之人绝难偷学,而后我师父听了饮马川众首脑细细言说当日宋凛与在之战,反复推演,又发觉此人武功招式虽与本门同源,但高明精微之处却是本门武功所不具的。故而他思来想去,料定此人所使的武功乃是《黍离武经》上的。”

“我师父知道此事之后,对宋凛此人甚是上心,因此不顾自己隐退武林多年,随着饮马川众人一同在武林中去找宋凛此人。数月后,他在江南寻到了宋凛。宋凛武功不敌我师父,落败之后只得向我师父承认,他的确也是公孙祖师门下,却并非是三派门人,而是师从扶桑岛,而那部《黍离武经》就是在扶桑岛上。”

“原来,当年公孙祖师被诬告下狱,自知命不久矣,故而将这部《黍离武经》交给了一直服侍自己、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侍女明秋华。这明秋华名为侍女,实则却是公孙祖师旧部大将华颍的小女儿。当年华颍得罪孙凤瑾下狱,在狱中被奸人害死,他的一家老小也都无一幸免,最后公孙祖师只救出了华颍这一个小女儿华秋明,并一直收留她在营中,抚养华秋明长大。为掩人耳目,华秋明更名明秋华,并一直做是公孙祖师的侍女,但两人实则却是情若父女。”

“这明秋华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且性格刚烈坚毅,常年随军出征,极有胆识魄力。公孙祖师死后,她却并未听从公孙祖师遗命,带着《黍离武经》来投奔三派,而是逃去了西域密宗,学得一身邪派武功,回来中原想要替养父报仇。然则当时代宗故世,已是哀帝在位,故而明秋华便又前去皇宫,想要刺杀哀帝。”

“但她想要刺杀哀帝之事走漏出去,被蔺白我派遣了大弟子陆云庵前来阻拦。陆云庵最终劝说她放弃刺杀哀帝,最终明秋华与他与他誓血为盟,答允自己将携着三卷《黍离武经》归隐东海扶桑岛,弟子后人世代镇守扶桑岛,以防武经落到歹人手中为恶。而今赵朝气数将尽,他日另有可救苍生的侠士想求得《黍离武经》,须得经由三脉弟子将信物交予他,拿出这三件信物,扶桑岛弟子方可将武经给他。”

殷错“啊”了一声,又看了看手中义符剑剑鞘上十分古朴的两个篆字,不由得十分惊诧地说道:“原来如此,难道……难道这义符剑,便是天山派的信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