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最后,报纸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责任,那就是传递信息的作用。实际上在汉代开始,当时的朝廷便已经开始创办报纸了,不过那时候的报纸与后世的报纸大为不同,它被称为邸报或者是抵抄,专门用来刊登皇帝谕旨、大臣奏章、朝廷公布的法令等政府公文。

当然,如今的大楚也是有邸报的,可是宁渝想要的不仅仅只是在大臣当中流传的邸报,而是一种能够面向大众,至少是大部分读书人都能看到的报纸。

只是对于宁渝而言,眼下并没有所谓的新闻行业的人才,自己所掌握的那点皮毛也不足以支撑起一家报刊,因此他在创建报纸之前,首先要做的便是召集人才。

虽说目前大楚的人才算不得很多,可是目前摆在面前,可供宁渝选择的至少有三个人,分别是江南儒宗吕毅中,还有大儒严鸿逵,以及刚刚结束了观政的状元彭启丰。

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与浊流

创建报纸看似是新潮的一件事,可是根本上还是文字上的东西,宁渝也没办法去找一些思想足够开放的人才来做,因此尽管吕毅中、严鸿逵和彭启丰这三人都是儒家思想信奉者,可是宁渝也不会选择摒弃不用。

说起来宁渝眼下很尴尬的一个局面,便是这个帝国看似人才济济,可大部分都是信奉儒家的旧式人才,因此宁渝在选人用人之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特别是在前期打天下的时候,宁渝也对于儒家士子整体还是采取拉拢的态度。

当时虽然也弄出了一所复汉政务大学,还让李绂针对性改变了教材,可是毕竟是难以脱离这个时代的框架,因此也没有特别让宁渝感到惊喜的地方,可是无论怎么说,这也算是宁渝向儒家挖下的第一镐墙角了。

因此当眼下宁渝掀起了一场改革,那么对于思想领域上的改革,也就顺理成章地提到了日程上来,报纸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这写的人是儒家大师,看的人也是儒家士子,因此宁渝就打算利用报纸,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来实现儒家的改造。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吕毅中也好,还是严鸿逵和彭启丰也罢,都是儒家的正统支持者,以他们的思想能够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宁渝几乎用屁股蛋子都能想到,这样的东西可不是宁渝想要的,因此相关的洗脑是不能少的。

“臣吕毅中见过皇上!”

“臣严鸿逵见过皇上!”

“微臣彭启丰,见过皇上!”

很快,在内侍的通禀下,三人都带来了奉天殿,只是见到一脸兴奋的宁渝时,却无一不脸色有些怪异,也不敢多看,纷纷拱手行礼。

吕毅中和严鸿奎二人不必多说,自从到了武昌后,便一直很支持宁楚,而后大楚建立之后,他们二人也算是得到了一定的奖赏——文华殿大学士,官秩不算特别高,属于正二品,与各部尚书并列,不过在权力上,宁楚的大学士却是一个荣誉职衔,与明清的大学士远远不能相较。

吕毅中和严鸿奎二人也没有更大的野心,有了大学士的犒赏也算是足够,而且严鸿奎的弟子沈再宽,也谋得了一个知县的位子,当下自然是对宁楚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