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珠不虞,可他到底不敢在梁九功面前太过造次,只得退开。

胡乱揣测圣意,乃是掉脑袋的大罪,你们都给咱家记清楚。梁九功环视一圈儿,对守门的小太监吩咐道,敲门,咱家还要向皇上复命。

两个小太监立即恭敬地应道:是,梁总管。

守门的小太监轻轻敲响殿门,梁九功站在殿门前,高声道:皇上,奴才宣旨完毕,回宫复命。

殿内毫无生息,魏珠嘴角的上扬,神情讥诮。

片刻后,殿内想起一声进,梁九功始终面色平静,无视魏珠,踏进懋勤殿。

魏珠黑脸,一甩拂尘,转身离开此处。

殿内,梁九功跪在地上,回禀道:奴才幸不辱命,封谥旨意已宣读。

太子前往吊唁,可回宫了?

回禀皇上,见汤山长葬礼简陋,太子殿下不愿汤山长如此德高望重之师葬礼草草了事,便嘱咐奴才先行回宫向您禀报。

仁昭书院山长,汤斌,谥文正,自仁昭书院建成至今,为书院鞠躬尽瘁,及至缠绵病榻,依旧不愿离开仁昭山一步。

他为官时清正,任书院山长后,依旧作风简朴,每有束脩皆接济窘迫的学子,是以家中并无多少银钱举办葬礼。

汤斌教导太子多年,太子极尊重他,见此情景,自然无法置之不理。

康熙面无波澜地听完,沉默良久,方才问道:仁昭书院的下一任山长,已定下是彭定求吗?

回禀皇上。梁九功如实禀道,仁昭山,太子殿下亲自指派苏州大儒彭定求接任山长之位。

太子,彭定求,江南士族康熙眼神未落在实处,轻声低喃,及至最后一词,语气中竟带着几分可怖的笑意。

梁九功跪在堂中,慑得双眼瞪大,却不敢动弹分毫。

就在此时,康熙忽地问道:你与容歆一向交情匪浅,近来可有见过她?

梁九功抑制住声音中的颤抖,答道:回禀皇上,奴才与容女官已许久未见过。

康熙神情冷漠,看不出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梁九功整个人躬得更低,急切地表忠心道:奴才知道分寸,不该说的话从未向任何人言说过,容女官、容女官也未曾向奴才打探过圣意。

他倒是得人心

梁九功以为皇上说得是容歆,心里喊着容歆害他,口中则是道:容女官的人品德行,有目共睹,奴才只是心中敬佩。

人品德行,有目共睹

康熙眼中闪过嘲讽,随后又归于平静,拿起一本奏折,平淡道:磨墨,朕要批阅奏折。

梁九功起身时迅速地抹去面上的冷汗,然后麻利地走到书案边上,极恭敬地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