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页

楼外楼 李维北 791 字 2022-11-26

剑道最初是一种战斗技法,早期剑被称为“多知伽伎”、“多知宇知”和“太刀”,通常说法是汉代从中国流传,手柄带有环首、直身窄刃的单手平造型“大刀”仿制。

八世纪末,源赖朝鉴于重文轻武可积成国力不振之祸根,开始实行孔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合一教育思路,追求文武并重,整个社会习武之风与日俱增。

日本剑道流派的特点,极类似于传统的中国武术风格分布,显现了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部族群体遗传上的差异。以南国九州为代表的剑法,刚毅、从容、多变,跌宕凌厉;关东本州则以骠悍、凶猛见长;而奈良地区,融集了两者之长,兼具堂堂正正、干脆利落、飘逸简洁之优越。从现在看来,正是镰仓时代奠定了日本剑道统一的基础。这一时期,对于剑道的发展应是具有历史性的、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简单讲述了关于剑道的发源,藤村圭佑发现梁左没有丝毫不耐烦,不由心中佩服,很多人只追求结果,却忽略过程与前例,这是大忌。

“梁左阁下,武道精义是前人钻研出的武学精华,不同流派着重点不同。”藤村圭佑以庄重的语气说着:“柳生兵法家传书道,修行目的是充分熟练基本技法,使能在实战时以无意识状态做出适当技法和动作。传授我剑道的师傅,讲究信奉的是五轮书之中‘无念无想’、‘石火之当’。”

无念无想,即敌人攻击我,而我想要进攻时身体自然而然变化成攻击体式,内心集中攻击的意志,手脚自然,强力敏捷。这是长期训练锻造的本能。

石火之当者,敌我双方接近到双方可以用力杀死对手距离时,自己的刀不必先向上挥起而十分自然强力打击,这是需要强韧的脚、腰、手三重力量合二为一。讲究勇猛精进、气势雄浑,不给敌人任何缓和余地。

因而之前与梁左搏斗时,藤村圭佑十分自然就从朋友切换成生死斗之态,刀刀致命,迅烈如火,看似简单的姿势却让梁左生死悬于一线。

战斗时豪烈残酷,然而剑道平时讲究的却是蓄势,克制,是日常修行的最重要一部分,到实战时常常伴随剑客吼声连连,震耳欲聋,就是日常修行的结果。

梁左听得十分受用,自己比起这样经过专业持久训练的战士还是有不少差距。

他问道:“之前在海面上,你不断进攻时,我竟然没有发现你的一点破绽。实在厉害。”

藤村圭佑脸带拘谨的苦笑:“梁左阁下谦虚了,明明可以一击击倒,你还是让我展示了自己所有能力,我们之间差距实在天渊之别,难怪阁下可以从有破法者坐镇的集中营越狱而出……”

梁左听得都脸红,这家伙夸人真是有一手,而且给人感觉是发自真心。

“那叫‘残心’。”

“残心?”梁左只觉得这名字很美。

剑道的进攻打击动作完了后,不可放松姿势及斗志,应有随时回应对方反击的心理准备及架势、气力。

“残心”是一种打击意识的延续,剑道中无论每一招式皆须全力以赴,而“残心”绝非故意残留一点预防反击力量,而是时刻防备对方之心,同时时刻准备再进行攻击。经多日锻炼后,自然于进攻动作完了后,尚能残留备攻的余力,犹如茶杯的水倒出后,杯底却尚残有一点水,这就是残心。剑道让剑客面对每一件事情都全力以赴,专心致志。

正击面→体碰→前进左右斜面4支→后退前进左右斜面5支→正击面→体碰→前进左右斜面4支→后退前进左右斜面5支→循环。

藤村圭佑之前就像是格斗游戏之中具有无限连招技巧的人物,打得梁左根本无从挣脱反击,只能不断抵挡,陷入对方节奏不断缓慢死亡。

残心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斩击、刺击时那短暂停顿既是给自己一个调整蓄势的过程,也是刻意松懈,给敌人“可乘之机”。若对方真想要抓住这个机会反攻,就会被残心斩杀,反而会更快死亡。

梁左一时间听得入迷。

在藤村圭佑这个正规剑客面前,自己那些招数感觉都像是玩儿一样……差距太大。梁左很多招数都是天马行空,可是无效之处也很多,不够干净,比如说飞龙之术,场面效果倒是炫酷,可是浪费了太多在于一些根本无关紧要的地方,行龙布雨。

他不由产生了一个念头。

自己看来不适合纯粹的战斗风格,因为习惯缘故,自己重新体系学习也无法达到藤村圭佑这样长期修行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