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城西这家墨斋在乐州开了有好几年了,广受好评,东厂和锦衣卫查了掌柜和店里伙计,身家看着都是清白的,店里几个常来的客人也都查了一遍,除去朝中大员就是本地几家书院,没有觉出有什么不对,大家猜测如果真有问题,那就是出在外地运来的货物或是前来交货的商队上。

大军离京后没多久,京中以战事在急为由排查了几天进出京城的商旅,对运来的货物也进行了抽查,不过没敢查得太过,怕引得城中恐慌。

排查倒是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来,他们又在各个店铺守了几天,终于等到了一列商队来这家墨斋送货,身份文书之类的都很齐全,但他们知道这列商队是从衡川北部来的,那里与池州接壤,是敏感之地,因而多留了一个心眼,在商队逗留京城的两天里又紧急追着彻查了一番。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日日夜夜跟着这伙人,终于被他们发现了端倪,有人在一个小巷子墙角的石砖中留了东西,那伙人在最后一天去取,他们当即现身,将这伙人扣下,又抢到了他们要取的东西。

那条巷子破败而不起眼,住着的都是底层的贫户,要说指向华扬舲却也很牵强,他们要取的东西谢如琢已经拿到了,是一张行军路线图。

仔细看过后,谢如琢觉得是华扬舲画的。他应该是通过了解到的情况加上自己的猜测绘制出的沈辞和宋青阁的行军路线,可能是他离京前画好的,但怕路上出意外没有送出去,而是等着那边的人自己来取,如此一来,他也少担责任,是他行事谨慎小心的一贯作风。

谢如琢不得不再次感叹华扬舲真是个天才,他人已不在兵部,并不能接触太多的内情,关于行军路线很多都是靠分析局势自己猜测,不过看华扬舲在背面做的注解,他在离京前还不露声色地找孙秉德套过话,有了更进一步地分析,而孙秉德大概到现在还从没想过这个曾经自己看好的年轻人一直在利用自己。

这家墨斋正因为谁都觉得没问题才是最好的掩护,朝中去这里买墨的人多得很,华扬舲混在其中也无人会怀疑,绥坊本就不产墨,要从外地运,商队入城也能掩人耳目,谢如琢叹道:“华扬舲也不是经常去,就像是用完了墨要买新墨才去一样,时间上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而且他买过墨的店还不止这一家,更像是对这家店不怎么长情,只是散值后回家顺路而已,他在自己家附近的两家店也有买过。”

“看锦衣卫查出来的情况,这家店的老板并不知实情,说他们从前的墨就都是衡川北部那边运来的,一直合作的就是这批墨商,只不过之前来京中送货的不是由现在的人领头。现在世道乱,衡川又刚经战乱,墨商那边换个领队的也没人多想。”杜若又看了看纸上的内容,“所以商队每次入城可能是把需要传递的东西也放在那条巷子的石砖里,或者说,店里其实还有人里应外合?”

“店里肯定有大昭的人,不然华扬舲去这里买什么墨,有些东西可能是包在墨里,等华扬舲去买时,店里的人把早就准备好的墨给他,完成传递。华扬舲自己有东西要传出去,也可以趁买墨的时候偷偷塞给那个人,让那个人交给入京的商队。”谢如琢现在看一眼这张纸就头疼得要命,“巷子里的石砖肯定也是有用的,可能是华扬舲有什么东西要传,又觉得去店里不安全,就放在那里等商队进城时去取。毕竟华扬舲这么精明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抹去痕迹。”

“陛下,恕臣直言。”杜若皱眉道,“如今陛下查到的所有事前提是您基于对华扬舲的怀疑才去查的,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证据并不能指向华扬舲通敌叛国,他确实把痕迹抹得很干净,无论是墨斋还是那条小巷,都可以说与他无关。”

“对,但锦衣卫不是已经扣下了那列商队吗?”谢如琢眸色阴狠,“那就审吧,他们去巷子里取这张图已经说明他们不是普通的商客,前方战事在急,朕也没乱抓人冤枉他们。”

怎么审是锦衣卫和东厂的事,杜若不会多问,但这件事却没完,他拿起那张行军路线图看,道:“为何华扬舲觉得宋总兵会去闵州?”

“沈辞和宋青阁此时同在宣颐府,其实主要是看许自慎怎么动,目前来看,许自慎横兵的位置极有可能会从梧州突破,另一路大军同时去淀州与沈辞交战,所以最先和许自慎面对面碰上的应该是宋青阁没跑了。”谢如琢指着行军路线图,“此时宋青阁最稳妥也最符合他作战风格的路线应该就是提前进入梧州,等着许自慎来,只要守住梧州,许自慎暂缓攻势,宋青阁就可以出梧州反击,把战线往南推。可是华扬舲画的是,宋青阁会选择先去闵州,将主力压在闵州。”

“闵州已经出了宣颐府的辖地,虽然离梧州很近,一北一南相距不远,但如今并不在我们手上,宋青阁若是直接去闵州,相较而言,是冒险之举。”杜若心跳不自觉加快,“当时几位名将的作战风格天下皆知,宋青阁是出了名的谨慎刻板,从不冒险,华扬舲为何会笃定宋青阁先去闵州?”

华扬舲既然把这一路线画下来并要大昭的人带回去,那就是胸有成竹的事,前线还在观望之中,开战还要再过几天,商队南下入池州交给前线的许自慎或是大昭其他什么人,是完全来得及派上用场的。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华扬舲定是提前知悉了宋青阁的选择,谢如琢神情颓然地捂了下脸,心道:这一世果然也逃不过这一劫难吗?

“朕已经派人出京去池州找宋青阁了,务必要把人劝住,绝不可去闵州,那里一定有陷阱。”谢如琢抓皱了绘制精细的行军路线图,“锦衣卫也已经去衡川抓捕华扬舲。”

杜若看谢如琢这副模样也不敢再说什么,他也一点就通,宋青阁这次选择冒险其实可以理解,朝中都心照不宣宋家这次愿意主动帮忙的原因,那就是要银子,还是很大一笔银子,但孙秉德之前嘴上说有战会再拨银子,事实上没这么容易从孙秉德手里再挖走这么大一笔银子。

新政的成效还不显著,在谁都看破了背后意思的情况下给宋家送钱岂不是摆明了在说新政只是做做样子,只要有手段就可以继续捞钱,而且谢如琢亲近宋家,孙秉德却并非如此,皇帝亲近的人当然是他们不想亲近的,宋青阁想拿走这笔钱是难上加难。

谢如琢答应过不插手新政,再说谢如琢手上也根本没钱,因而宋青阁很清楚这一次只能他自己去争取。

要想冠冕堂皇让人挑不出错地问朝廷要银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朝廷一点好处和甜头,比如先打一场出其不意的胜仗,这样宋家就有底气问朝廷要钱,或许皇帝还能以嘉奖之名帮忙把钱要来,一切都十分顺理成章。

先去梧州确实最为稳妥,但与许自慎正面相对,就算能胜也要在很久之后,且会付出一定代价,这不是宋青阁想要的胜仗,而先去闵州则可趁其不备,打许自慎一个措手不及,运气好能拿下闵州也说不准。

这个策略看起来就不太像是宋青阁自己的主意,他征战多年,作战风格已然固定,就算想赢也不太可能会想着做冒险的事,去闵州是一场搏命之战,必须要把握好每一个时机和节点,抢在每一步动作之前先发制人才能大胜,还要提防闵州是否存在陷阱,这更像是沈辞会选的策略。

定然是有人跟宋青阁说了什么,而这个人是宋青阁信任的人。

“查到的情况说华扬舲离京前没有再找过宋青来,怎么会?”杜若手心都渗出了一层汗,“总不能他在上次宋青阁入京时就想好了这个策略,可那时连许自慎都没动,谁知道他要会不会想着先去梧州,难不成是许自慎自己告诉他的?”

“应该是通过其他方法告诉宋青来的,没有当面说。”谢如琢平复了一番因过于紧张而引得胸闷的思绪,“朕已经让东厂的人去宋青来家时时盯着他了。”

现在最让人心惊肉跳的事还是万一他们派去池州的人没赶上宋青阁的动作怎么办,而许自慎那边万一又早就得知这一计划了怎么办,可能这一行军路线图只是一个给对方下一步计划行方便的东西,上面包含了华扬舲对之后战局的所有猜测与思考,于大昭而言是个好东西。

“但愿赶得上。”杜若看谢如琢三魂七魄都要没了一半了,也只能安慰一句,“宋总兵吉人天相,会没事的。”

谢如琢闭目点点头,杜若犹豫再三,还是问道:“陛下,华扬舲他究竟……是为何?若想出人头地,想往上爬,并不是没有机会,他在刑部做得很好,日后升任侍郎尚书都有可能,这又是何必?”

“因为这远非他所想要的全部。”谢如琢苦笑一声,“他比你想得有野心多了。”

“他想入阁?”杜若叹道,“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