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王想将此路毁去,却只得这边的白玉。他派人到那边去寻,挖掘许久,一无所获,只得放弃。
穆王令太史将白玉雕作司南,祈求其护佑平安,将其重新埋入池中。此后,灵池之事只存于密档,不复为世人所知。”皇帝看着虞嫣,“直至施氏携着那边的玉司南,从池中突然现身。”
他说的这些,除了一些细节,虞嫣大抵知道。
“陛下既然知道了许多,怎么不告诉我?”她说。
皇帝不答反问:“女史可曾想过,为何文皇帝与施氏不曾再见过面?”
虞嫣想起了《永明樵问》里,文皇帝借樵夫之口,向神仙问起的话。
既然世间还有他心驰神往的去处,那么他能不能抛下尘世,欣然而往?
还有施婧在日记里写下的:“……我离开时,他问我,还会不会回来?我说也许会。他又问我,如果他将自己的责任全都完成,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呢?”
……
虞嫣沉默片刻,道:“文皇帝并不知道怎么过去?”
“文皇帝知道。”皇帝道,“他曾经令人在这水池中掘出了另一只玉司南,即便他手中无异界之物,照施婧之法,应当也可过去。”
虞嫣一怔。
“可文皇帝不曾这么做。”皇帝注视着她,“因为他知晓,一旦过去,他便会抛下这边的一切。当上了皇帝,身上的重担便要背负一世,至死不会卸下。施氏于他而言,只可像陶潜笔下的桃源,存于念想,而用不可得。”
从这话里,虞嫣听出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