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茹一直以为自己儿子只是脑筋没别的孩子转得快,笨了点。毕竟平日里,儿子看书做作业都特别认真,没有厌学的倾向,更是爱和她撒娇,也会和同龄的小伙伴玩闹。除了比一般的小男孩要文静一点,小林知表现得和正常的小孩没有任何区别。
直到三年级,一次阅读专项考试,林知分数在全班得了倒数第一。
语文老师在发了试卷后,点名让林知起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批评了他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
平日里,林知在班级里的存在感一直是偏低的。
老师往往都偏爱愿意主动表现,成绩优异的孩子,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差生,关注的重点也是那些爱惹是生非的调皮蛋。
林知两头都沾不上,他就是个成绩中等偏下,表现平平,不爱发言,但胜在刻苦的普通小学生。
在四五十个人的班上,老师鲜少点他的名,谁也没有想到,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试卷分析,给一个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造成无法想象且难以挽回的后果。
让林知得零分的文章并不长。半页纸不到,讲的是个一则寓言小故事。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的是,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后来他们遇见一个老人,给他们了一个建议…… 耳聋的孩子改学画画,眼瞎的孩子开始弹琴…… 终于,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成就,名扬四海。
文章不长,文后的问题也很简单。
一道题是要求把老人引导孩子开始新追求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另一道,则是用 “终于” 造一个句。
老人在文中统共也就说了两句话。题目问得很清楚,除了林知,其他的小朋友都画在了第一句的正确答案上,只有林知,把两句话都画上了。
“读题,你不读题的吗?‘引导孩子开始新追求’那么大几个字都被狗吃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