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奏折上,给予了皇帝应有的尊重,真的是面面俱到,令皇帝不由的想到了海澜。
那个孩子倒是在翰林院活得还不错,在经历过谈御史事件后,已经很少有人故意为难海澜。
皇帝一直关注着这个臣子,要是这位能有他娘亲一半的厉害,也是很不错。
但现在还看不出来。
这孩子倒是很勤勤恳恳的,也没有特意挑事。
做事时还是不够圆滑,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他还年轻。
而他的母亲在侯府里蛰伏了好多年,才终于找到机会离开。
有人在逆境中一蹶不振,从此堕落下去。
也有人把磨砺自己的沙子,变成圆润的珍珠。
而海氏就是把自己的苦难变成了一种磨砺,她一直没有走偏。
这一点让京城里的人都是十分佩服的。
皇帝觉得,慧郡主之所以让两个孩子一起离开,就是让两个孩子独立。
就如同是鹰妈妈即使再爱自己的孩子,让它们独自飞行。
到了京城后,他们也开始一点点进步。
就是有错,还是母亲做后台。
进可攻,退可守。
当娘的这样做,才是对孩子真的好。
靳侯爷这个蠢货!简直就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看看靳家的孩子,最有出息的长子就没有通过科考,和海澜比差得太远。
另外两个孩子还小,不知道将来怎么样。
但可以确定是海家的孩子有望成为肱骨之臣。
这是不同母亲造成的。
怪不得老人都说:娶妻不贤毁三代。
还真的是。
对于这一点,皇帝有些冤枉靳侯爷夫妻。
他们两个人在私下见面这件事上。
是有些错。
但其他的品行还不错。
但挡不住大儿子的性子被薇娘带歪,掰都掰不回来。
皇帝看完奏折后,就同意余颖的分配。
事实上慧县主在皇帝心里,是真的算是异类。
按说她作为有爵位的人,可以不缴纳各种税金。
但海家每一次都会缴纳,从来就没有过不缴纳税金的时候。
后来皇帝曾经问过海澜为什么?
海澜说:“母亲说作为朝廷的子民,缴纳税款理所当然。”
“纵然朝廷有恩赐,但有钱就还是要交的。”
第38章 第二十七个任务完
自然不会想着当什么改革的急先锋。
士族高高在上,已经是好多朝代的惯例。
大乾朝已经立国快百年,也是延续前朝的制度,现在是无法根除。
想要变革,也要看看情况怎么样。
在大环境没有觉醒之前,海澜他可不愿意当什么改革者。
所谓的改革先锋,下场往往是死。
而且死的很惨烈。
就算是有皇帝支持也是一样。
娘曾经讲过一位锐意改革的范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