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心里,刚开始没有任何印象。
既不是贤名在外的某某夫人,也不是才名在外的某某大家。
要不是唐王给请了一个爵位,只怕他根本就不会知道京城还有这一个人。
可后来证明,大家都小看了这位县主。
她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位会种田,而是成绩斐然。
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给了县主爵位的父皇,每每在这件事上,认为自己是伯乐。
在提起县主时,他自然是欢喜万分,十分高兴。
这一点,皇帝很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帝王想要在历史上青史留名,多是两个方面突出。
一是疆土扩大。
一是有大的民生问题被解决。
先皇在时,国土并没有增加什么。
但余颖的出现,让粮食产量大量提高。
先帝心里那个美,要不是为了社稷着想,他都有心把余颖晋升为郡主。
但想到下面的儿子有可能难办,就一直压着。
先皇觉得,等着后来的帝王赏赐就好。
在这个过程中,皇帝才算是知道这位奇女子。
唐王一家人后来跟着去了南方,皇帝心里是很满意。
因为这位兄长看样子是绝对放弃皇位,他真的是很放心。
后来等到他登基,还是没有见过海氏。
这位就没有打算进京。
不进京也好。
皇帝很满意这位不喜欢掺合政事。
原来他以为这位只是会种地、培养人才。
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还有灭匪的能力。
其实他早就应该想到的,能培养出来这么多有用之才的人,绝对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到如今,皇帝心里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女人。
她的才干不次于男子。
而她本人,又不喜欢大肆吹嘘。
不过从她所做过的事情来看,她不喜欢找事。
但绝对也不怕事。
一旦遇到想要弄死她的,绝对会反击。
另外,传旨的内侍还把船上的渔民说过话告知皇帝。
据渔民说,这位郡主应该和海神娘娘关系不错,还有鱼做护卫。
皇帝在脑子里琢磨一番,得出一个结论:还是不要招惹这位为上。
对于海澜兄妹,也是不能当成枪使,他们的娘绝对会看出来。
那就是在找事。
嗯嗯。
就是这样。
看了一会字后,他才关注了整个奏折。
知道整个情况,余颖把剩余的海盗统统宰了,把强盗抢回来的东西都运回来。
跟着余颖说,有些能归还的也还给受害者。
无法归还的,被余颖打算分成几份,一一做了禀告。
此刻的皇帝从心里再一次感觉惊讶,这位新任郡主真的是相当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