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合情合理,可以跟人家挑明了谈,不愿意来三水市工作的大可以选择自己县市的职业中学。”
“农村户口哪有可能读职业中学?学了干嘛?还不如提前三年去工地上打工呢!”
“也是!据我所知,也仅仅是我们三水市收了几大百农村户口的初中毕业生,其他县市的职业中学基本上是城镇户口。”
黄瀚知道办学能够带动地方经济,这还是个妥妥的绿色产业,不会给地方上带来污染,只会给地方上带来好处。
想把家乡发展成为地级市,肯定是要办大学的,可以采取跟名校合作,分设三水市校区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
锻炼办学队伍,积累办学经验也很重要。
先从做好“全力职中”开始,争取越办越好,不能敝帚自珍,仅仅面向本市招生太小家子气,生源质量也高不起来。
这一次从周边县市招生五百人,而且是中考落榜生中的翘楚,肯定能够提升“全力职中”的生源质量。
唉!学校就是如此,如果把北大清华的教授调去教一所三流大学,恐怕他们也无计可施。
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是必须的。
生源质量能够决定学校的高度,甚至于比师资力量还要重要,毕竟现在的磁带、录像带能够辅助教学,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途径多了不少。
去年开始,三水市普及汉语拼音标准教学,每天循环播放教学录像带至今,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标准多了,充分说明问题。
黄瀚道:“这事儿就算定了,何书记负责生源质量,尽可能多收些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
何有为表态道:“放心吧,我们要把‘全力职中’办成苏南省最好的职业中学,当然要挑选优质生源。”
许慕光道:“我们市的招生名额已经基本确定了,恐怕不可以减去五百。”
“当然不能,这五百人都是增量,你们立刻落实增加教师的事宜,依旧采取招募临近县市退休高中教师、退休技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