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听到懒儿子满口答应下来,满意的点头,心情舒畅的端起他心爱的十一月的花神杯,闭着眼睛享受特级碧螺春的甘醇鲜爽。
眼神儿特别好的太子殿下瞄到皇阿玛手里小倒钟形状的月季杯上的题诗,“不随千秋尽,独放一年红”,联想到民间关于十一月月花的另外一个说法,山茶花、金盏银合、剪秋罗;以及前朝程羽文先生写的《百花历》中那句,“十一月蕉花红,枇杷蕊,松柏秀,蜂蝶蛰,剪彩时行,花信风至”,心里对于这几天陪伴太子妃可以做的事儿,就有了大致的主意。
父子俩休息够了,康熙皇帝去南书房议事,胤礽就专心的批复御案上的折子。大约十二点的时候,康熙皇帝还没回来,他看着已经被自己批完一小半的奏折,想着下午皇阿玛应该不会怎么忙碌,就离开了乾清宫,回到毓庆宫后殿陪太子妃午休。
当太子妃听到,他是拿亲自跑一趟盛京才换回来的几天假期,当下又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
“皇上这是担心你和东北老家的关系变得疏远了,毕竟你的情况特殊。他肯定还在心里琢磨着,将来你能对东北那个地儿多多照顾照顾。”
胤礽听到自家太子妃的分析,毫不犹豫的点头。不光是他,就算是他的这些兄弟们,心里头对于盛京也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就连皇阿玛这一辈人都是生在京城,长在京城,过年过节的回一趟老家而已,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小辈?
用四弟的话说,老家的人就是一伙儿厚脸皮不讲道理的无赖亲戚。可是亲戚就是亲戚,再怎么烦躁不耐,也要积极面对。要不世人怎么都说,打断骨头连着筋那?
更何况,他还想去亲眼看看黑土地的开发养护情况,看看新研制出来的稻种在东北的推广情况,以及那边新式学院的教学进度等等。
“太子妃,孤这几天,大约每天可以有三个小时陪你,你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儿吗?”太子妃在他颈窝里蹭了蹭,迷迷瞪瞪的回答:“没有。”她就是想要和他呆在一块儿,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他睡觉写字画画儿也是甜蜜。
太子殿下看到她这个全然依赖,不想动脑的小模样,想到自己的那个赏花的计划,也就不再多言,拉好被子,闭上眼睛午休。
在乾清宫和家人一起用过晚膳后,胤礽就去了太医院做了下来,他要把近视、远视眼镜的事儿交代一下。
近视、远视眼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因素,遗传、儿时发育、后天保养。近视眼镜采用凹透镜的原理,远视眼镜和老花眼一样,采用凸透镜的原理。
让患有近视眼的人们可以清晰看到远距离的物体,就是眼镜。戴眼镜不光可以矫正视力,还可以让人的眼球睫状肌保持一定的调节能力。
古地球近代史上常用的眼镜形状,最早出现于公元1289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同时患有严重的近视远视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公元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
当然,古华夏的眼镜历史则是更早,大约在公元元年的时候就有了类似眼镜功能的事物儿,可惜相关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几乎没有存世。最早的资料好像是在那幅,描绘明永乐年间南京百姓生活场景的大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里头,画中有一个老者戴着一副眼镜。
万历年间的田艺蘅先生在《叆叇》中写道:“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此叆叇也。”叆叇即有记载以来古华夏眼镜最初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