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页

太子妃了解的点头,不过她想到大清国这次西征取得的成绩,又细心的嘱咐了一句,“三姐姐,你和大家伙儿商量一下,我们在科尔沁,喀尔喀建设新报房的同时,要不要先一步在西伯利亚,伊犁、西藏等地区也建设起来。”

三格格眼睛刷的一亮,是啊,先一步开设报房,就是抢占先机。“太子妃放心,我一定把这个事儿办好。”想到此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心里急切激动的三格格简单的行个礼后,就急哄哄的冲了出去。

太子妃瞧着她一副迫不及待大干一场的背影,忍不住摇头轻笑,难得三格格经过那样伤心失意的事儿,还能不改本心的干劲儿十足。

转念又想到昨晚上太子殿下说,要和皇上申请假期专门陪她的事儿,心里头甜意上涌的太子妃自然也是干劲儿十足,她要赶紧的把自己手头上的大小事儿都提前完成,把后面几天的时间都腾出来吼。

此次朝廷的西征大军取得了这般前无古人的巨大功绩,还划拉过来这般大的新地盘,不光是太子妃心里惦记,凡是心里有点儿远见的大臣们,各个儿都在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在这些新肥肉上头咬一口,给自家添点儿进项。

战后例行的论功行赏,加官进爵等等各种表彰奖励过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就安耐不住的商量起来,大清国该对这些新地盘采取的治理措施。

除了移民、修路、建设新式学院、盖新式房屋、尽快与内地建立起来牢不可破的贸易联系等等常规政策,考虑到这些新归顺地方的民心不稳,局势不定,加强驻兵防守,加强言论管理等等事儿也是不容懈怠。

此外,因为朝廷在西征开始之前做的几次声势浩大的宣传动员,全国各地热血沸腾的年轻人都纷纷响应国家号召,自发的跑到西部边境,各自尽自己所能的帮忙做后勤、救护,及时献血输血等等事儿。他们的行为,不光让这次的战事伤亡数字被压到了历史最低,也让大家伙儿都意识到,国家当前的医疗制度中存在的弱项。

在大清国境内各个地区都建设一所新式医院,就成为朝廷目前另一个最为紧要的事情。

胤礽站在队伍最前头,俩耳朵竖起来安静的听着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争辩,一双桃花眼微微眯着,面色温和,神情淡定,却是目不斜视,一言不发。高做龙椅上的康熙皇帝瞄到宝贝儿子端出来这幅小模样,就知道他又在偷懒。

他一边端着面无表情,高深莫测的神态,听着大臣们热情洋溢的商讨各个新政策,一边在心里头琢磨着,早朝前儿子和他提出来要休假的事儿。

等到朝堂上的君臣简单的商讨出来一个大致的行事方针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十一点了,大家伙儿都是又渴又累又饿,康熙皇帝干脆就宣布退朝,具体的操作方案容后再议。

父子俩大步来到乾清宫西偏殿坐下来,一边喝茶吃点心休息,一边继续商量关于给大清太子批假期的事儿。

“给你休息几天也行。不过--年前你要和朕回一趟东北老家祭祖,把西征的巨大收获报给祖先们听听,有意见吗?懒小子?”

“回皇阿玛问话,儿臣没意见。今年我们把福陵、昭陵、孝陵都拜拜,再去东三省和老家的人们见个面,打个招呼。”被自家皇阿玛嫌弃为懒小子的太子殿下,咽下了嘴里的点心后,从善如流的回答。

东北三省的白山黑水是满人的老家,可是他这么些年因为伤病等等事儿耽搁,只匆匆忙忙的去过一次满清故都盛京,简简单单的在福陵、昭陵拜祭了一下。

导致的结果就是,他和老家的王公贝勒,大小佐领将军都不大熟悉,和老家的老百姓们当然是更为生疏,确实需要亲自走一趟,体察一番那边的风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