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的,欧洲航天局在芯片级原子钟领域是把东方某大国和新德里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都是只能远远看着欧洲专家忙活,不给靠近细看。
新德里对此表示理解,认为欧洲这是在保护知识产权,为此还追加的投资。
东方某大国却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因为他们掏了钱就应该让他们学习欧洲的核心技术,不然就是对他们的侮辱。
两相一对比,欧洲人自然是选择胸怀更宽广的新德里,而疏远狭隘的东方某大国,哪怕为此翻脸也在所不惜。
带你东方某大国玩儿算给你面子,居然还挑三拣四,怎么的?地球村缺了你东方某大国就不能转了呗?欧洲大陆还真不信那个邪,想走,就痛快滚蛋!
反正“伽利略”计划就要正式实施,过了这村可再也没这店了,东方某大国到时候可别后悔,哭着喊着过来求我们欧洲人就好!
默林茨听了德莱恩的话,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自顾自的点点头,而德莱恩却笑着自顾自的补充道:“一颗一百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卫星,就跟用一个人拿着手枪去打一米远的固定标靶一样,只要不瞎总是会打出个十环,以我对东方某大国的了解,那是个对脸面看得比生命还要重的民族,做个姿态罢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这么说,你们有方法研制东方某大国在航天领域的野心?”默林茨默然片刻忽然问道。
德莱恩自信满满的笑了笑:“那是当然,最起码在导航卫星上,我就可以让东方某大国在太空上没有立足之地!”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一箭双星
德莱恩这话在欧洲范围内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作为美、俄之后世界第三大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无论是在轨道还是在频段上都把最好的位置给挤占没了。
后续的国家不是不能在进行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但想只用30多颗卫星就能获得全球导航能力,那是想都别想。
因为轨道的问题、仰角的问题和绕地参数等问题,后续国家少说也要50多颗才能达到美、俄、欧仅用2、3十颗就能达成的性能。
只不过这样一来,多出的卫星就等于整体的成本直线飚上去,先不说有多少国家能负担得起,就算有狗大户扛得住,高企的成本也没办法与美、俄、欧低成本导航系统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