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说了,中国腾飞利润大头在国际市场,国内那种只靠部队撑着的内卷化的畸形航空市场中国腾飞说实话根本就没看上。
之所以不遗余力的研制军用装备,参与这块市场竞争,也根本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磨练新技术,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国际市场去捞金。
本身玩儿的就高端,利润点儿又不在巨无霸控制的范围,庄建业能鸟航空工业集团才怪呢,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上层强调的改革措施,庄建业贯彻的是最彻底的一个,至于想法也很简单,凭啥巨无霸就只能航空工业集团一家?中国腾飞也想坐坐不行吗?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5年首飞,8年量产
而这种敢于打破现状,不断用创新收割国外市场实现盈利的模式,正是上层需要的改革典范,也正因为如此,不是改革的决心不够大,力度不够强,而是像庄建业这种不怕深水区困难的人太少,像中国腾飞这类充满改革活力的企业太少。
也正因为如此,让中国腾飞成为大型国企市场化改革的试验田,可实际上明里暗里给予中国腾飞极大的优惠政策,不然中国腾飞的发展也不可能如此突飞猛进。
当然,实力提升的中国腾飞想要在业内树立自己巨无霸的地位,彻底与航空工业集团比肩还需要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来证明。
此时此刻,在中评专家会会场拿出一整套航母舰载机配置方案的中国腾飞的舰载机项目便是最好的证明。
材料、工艺、专业设备、航空发动机再加上舰载机的研发团队,如此种种哪里是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或者是成功航空集团这类单一航空产品制造商所能企及的?
只有航空工业集团统合所有资源才会有一较高下的实力。
想到这里,黄峰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这一次又输了,就如同十几年前他第一次在厂区门口的茶楼见庄建业时一样,自觉自己十拿九稳,结果还是被这小子摆了一道一样,总是棋差一招。
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一定如此规模的中国腾飞,手腕什么的依然高超也就罢了,关键是实力过于强横,你拿出一款舰载战斗机,人家直接把舰载战斗机,舰载预警机,舰载运输机,舰载反潜机,无人舰载加油机和舰载直升机这一整套舰载机堆出来。
妥妥的实力碾压!
这一局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输的不冤!
可问题是黄峰这样的有大局观的识时务之人能看得清现在的情势,但不等于所有人都能察觉到局势的走向,特别是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参与歼-11改的几名核心技术领导。
他们可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从乌克兰淘回来的那架t-10k-3型舰载机原型机,之后参与到仿制苏-27的工作中又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回过头来在做歼-11改可谓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