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页

若是没有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的出现也就罢了,反正俄国人的库斯涅佐夫号也就是装载二十多架苏-33和几架直升机就开始在大洋上到处乱跑,国内有样学样也不算丢人。

可随着中国腾飞推出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那种凑合的做法势必会被海军说抛弃,毕竟海军对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可从没有凑合的意思,如果能将其按照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的配置补全辅助机型,从而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海军自然会毫不犹豫的一头扎进去。

如此一来歼-11改可就尴尬了,究竟是歼-11改适应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还是让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去适应歼-11改?

其他人不知道,当年在庄建业手下干了五、六年的黄峰太清楚这位前boss的处事作风了,无论两者谁适应谁,庄建业都有一万种理由将歼-11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说别的,光航空发动机舰上维护这一项,就能让歼-11改成为遭到唾弃的理由,因为歼-11改使用的al-31系列和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所使用的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根本就是两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维护体系。

世界上无论是哪国海军,只要脑袋没秀逗的话,都不可能在狭小的航空母舰内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航发维护区。

如此一来海军势必要做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在外人看来歼-11改作为作战主力,装备数量多不说,攻击力也更强,应该选择歼-11改。

但黄峰却知道相较于歼-11改,海军更看重的却是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没办法,实在是在滑跃起飞状态下还能做到满油满载起飞实在真他妈的香。

再者说歼-11改又不是唯一,中国腾飞的fc-23不是可以顶上嘛,届时不但发动机都是系出同源的产品,系统兼的融合也更为顺畅,而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细节可都是舰载航空兵实打实战斗力。

更何况,以黄峰对庄建业那种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深刻认识,并不认为这次汤莉莉只会亮出fc-23和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而是会将整套舰载航空兵完整配置给搬出来,如此才能全系统整合的优势,从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身上碾压过去。

事实证明,黄峰不愧是当年庄建业的得力助手,就在汤莉莉简单介绍完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后,手里的遥控器轻轻一按,身后屏幕上的画面随之切换成一幅巨型的航母图像,随即汤莉莉用激光笔在图像上点了点:“作为一个致力于舰载机研发二十年的企业,我们对舰载机的了解应该说是最全面,也是最完善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腾飞舰载机研制团队结合这二十年来的研发成果,为我国未来有可能服役的航母规划了一整套舰载机搭配方案,大家请看……”

话音即落汤莉莉按下手里的遥控器,身后的画面立刻分解,出现数种不同型号的飞行器,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感的同时,也令在场众人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而此刻的汤莉莉却用激光笔在其中两款飞机上画了两个圈圈,清脆的声音响彻会场:“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我之前都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只是说明下我们给出的航母舰载机配置的参考方案。

按照排水量6万吨,且采用滑跃式起飞的航母为基本平台,我们认为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数量维持在30架,由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改装的舰载预警机的配备数量控制在2架……”

说着,汤莉莉又在一款造型独特的双发喷气式飞机上花了两个圈圈:“这是我们在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基础上开发的应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升级版,使用的发动机是wd-70l-neo中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的是和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相同的hx-30-27-型核心机,单发最大推力75吨,配合着适用于涡扇发动机的后掠翼以及适应与短距垂直起降的吹气襟翼,升级版的运-15i一样可以完成满油满载起飞,正因为如此,我们将其定位为舰载反潜巡逻机的改装平台,未来可以在航母配置2架,用于航母编队的反潜作战……

当然,无论是舰载预警机还是舰载反潜机,数量上并不足以支撑舰载航空兵全天候作战,因此我们还配置了由直-8s-neo改装的直升机预警机和直升机反潜机作为补充,说到直-8s-neo,大家应该从其型号能看得出来,这款直升机平台是从直-8s重型舰载直升机改进而来。

最大的特点便是由直-8s三具发动机,改成了两具由hx-30-27-型核心机衍生而来的wd-70z型大功率重型涡轴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4200千瓦,相当于5710马力,续航时间超过35小时,我们给出的配置是包括救援和运输任务在内,一共配置10架,其中预警型2架,反潜型2架,救援运输型6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