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页

这要是换做是其他航空产品制造商根本就不敢这么任性,先别说成本方面有多高,就算真的有钱任性,上级部门也不会同意这么干,要知道国内航空制造商手头不少机型都缺性能优良的航空发动机。

不说其他的,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西北航空集团的拳头产品运-8运输机就对这类高功重比,低油耗率,高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可谓趋之若鹜。

没办法,西北航空集团对运-8各个环节都有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可偏偏就是因为缺少性能优良的航空发动机,一系列方案无法落地,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本来属于他们的部队运输机业务被中国腾飞的运-17、运-18慢慢蚕食。

西北航空集团不是没想过找中国腾飞合作,毕竟他们之前在fbc-7a项目上有过很不错的成功经验,奈何西北航空集团上属单位航空工业集团非要把中国腾飞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非要在重型航空发动机上打压中国腾飞。

这样的氛围下,西北航空集团就算有心合作,也没那个脸去开口,更何况铁了心要赌企业运道的航空工业集团也不可能允许下属企业在这个时候拆自己的台。

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

所以就算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出现在其他企业,也不可能配备功率强大的wd-70j-neo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但中国腾飞就不同了,他们本身就是品质优良的航空动力制造商,手握航空动力霸权自然是就更豪横。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汤莉莉用激光笔在身后屏幕上点了几下,铿锵有力的说的一句话:“我们中国腾飞专注舰载机二十年,正因为如此,没人比我们更懂舰载机,更没人比我们更舍得在舰载机上不计成本的投入……”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一整套舰载航空兵航空器解决方案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论是惊讶的,震惊的还是疑惑的,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就连在台下积极准备,想要等会儿上台用自家的歼-11改硬怼fc-23舰载机的黄峰也是嗫嚅了下嘴,最终将想说的话咽回到肚子里,没办法实在是实力差距太大。

如果只是一款fc-23舰载机也就罢了,哪怕中国腾飞的起点高,技术先进,可黄峰还能用成熟度不高,后勤保障和维护性差等胡搅蛮缠的理由抗衡一二。

然而这一切随着运-15i舰载多用途运输平台的出现全都打乱了。

原因很简单,人家中国腾飞这一次拿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舰载战斗机竞标方案,而是一整套舰载航空兵的作战体系!

中评专家组的专家和海军的领导、首长们或许出于海航部队装备苏-27、苏-30的习惯,更倾向于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歼-11改,即便是觉得fc-23舰载机性能更好,技术上更强,但从成本、后勤维护和飞行员训练等综合因素考虑,可能最终还会倾向于歼-11改。

问题是选择歼-11改之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