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页

没办法,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谁都没经历过这么大规模的成建制空运,甚至于空军的这些大型运输机连装载陆军主战装备的次数都非常有限。

什么机型该装什么型号的车辆,那个机型适合不同车辆混装,那个机型适合装备人员和装备的混装,是倒车入机舱合适还是直接开进去合适,车辆驾驶驾驶员的技术过不过关,如何指挥协调……

可以说当小满所指挥的营抵达机场那一刻,难题便一个接着一个,甚至两个军种的主官为了一台车辆的调度都会相互拍桌子骂娘。

好在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骨子里都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一次不行就用两次,两次不行就试三次,总之尽可能找到最合适的装载方案。

两个军种在基地内忙活到大半夜,这才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快速装载方案。

就比如说进口的俄制伊尔-76d机舱总厂超过20米,可以装载三辆92式轮式步兵战车。

运-18nb的机舱长度超过17米,可以装载两辆tl-97式100突击炮或是同平台的120拍榴炮,亦可以混装一辆tl-97式100突击炮和两辆212吉普车。

至于运-17,由于机舱长度只有127米,满打满算只能装载两辆92式轮式步战车。

而那款被空军称作运-19的新型大型运输机,尽管起飞重量达到138吨,但基本指标跟运-18nb没有太大差别,更准确的是运-19就是在运-18nb的基础上换装了推力更大的wd-64s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改进版。

除了发动机外,其他方面几乎与运-18nb指标相同,只不过发动机的推力更大,做到了大力出奇迹的效能,从而令运-19的最大起飞重量照比运-18nb的125吨多出了13吨。

所以运-19的装载情况与运-18nb完全是一模一样。

如此一番试验和摸索后,40架大中型运输机通过混装的方式将小满所指挥的营700名官兵和128台套的装备,连同一个基数的弹药全都装载完成。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协调,很明显空军和陆军对这次战略空运过于乐观,结果到了实质性的操作时数不胜数的麻烦接踵而至,导致原本三小时的装载时间硬生生的拖了成了10个小时。

这个也就罢了,关键是基地内大型运输机密密匝匝也就罢了,小满所指挥的营一百多台套的装备也一拥而上,一度让现场十分混乱。

以至于现场负责协调的首长不止一次地怒道:“这就是和平时期,要是战时,就这么个搞法,基地里里外外都得被人一锅端喽。”

其次则是装备的适应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