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致东北航空集团旗下旗下诸多配套厂的诸多不满,但黄峰根本就不在乎,用他的话来说:“东北航空的飞机第一条是质量,第二条是质量,第三条还是质量,谁要是做不到我就是不用,国内这么大,怎么少了你们一个厂就活不了了?地球就不转了?我黄峰还真不信那个邪!”
至于因此会不会把腾飞集团给扶起来,最终形成另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说实话黄峰不是没想过,不然他在主政成功集团后期也不会跟腾飞集团若即若离了。
然而问题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东北航空集团改革会疼;不改革则会死。
生存还是毁灭,黄峰拎得很清。
哪怕腾飞集团日后成为竞争对手又如何,至少他们东北航空集团活下来了,更何况就算他们不培养,上级就不扶持嘛?没看中国腾飞已经成为现实了?
所以黄峰找庄建业搞合作可谓是毫无负担。
庄建业对此当然是一口答应了,要知道总部对这款过渡型多用途战斗机的采购量为150架,其中空军航空兵装备110架,海军航空兵装备40架。
这可是创造改开以来部队一次性采购数量最多的单笔作战飞机订单,无论是改组前的腾飞集团还是改组后的中国腾飞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
于是几乎拿出了这些年积累的所有家底儿,与东北航空集团手上的老底子柔和在一起,来了一把超级赛亚人似的合体,然后……歼-8e就诞生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面不面子的,那都不事儿
只不过对于超级赛亚人合体的说法,不少业内人士还是有不少保留意见的,最多也就是承认一加一远大于二。
没办法,实在是因为整个歼-8e多用途战斗机早已脱离了歼-82战斗机的基本框架,而是将歼-82的机体与中国腾飞历经十余年,在歼教-7ax上取得的诸多成熟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现如今的歼-8e多用途战斗机。
就说飞机的机翼吧,实际上就是歼教-7ax最新改进型上所使用的边条翼加后掠翼的布局。
要知道中国腾飞在这个翼型上整整钻研了十年的时间,从最开始的边条翼加双三角翼的布局,之后发现双三角翼复杂且高空高速性差,改为更加简洁后掠翼;从一般的后掠翼,再到增加前缘缝翼的高机动机翼;从边条翼与后掠翼之间过渡生硬,再到实现平滑过渡工艺。
这十余年来,腾飞系在这款机翼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资源,不仅如此,腾飞系还充分吸收了俄国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在雅克-130高级教练机上所使用翼型的成功经验,并利用真龙系列验证机对一系列机翼构型进行反复验证。
正因为如此,在边条翼加后掠翼布局上,腾飞系不但不输给国内任何一架航空研制生产单位,甚至还隐隐高出一线,毕竟十余年的积累可不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