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页

一来在材料上取得决定性突破,其次便是在加工工艺上实现颠覆性的创新,两者少一个都不行。

然而还没等这位航发制造厂负责人从手中轻便的导向叶片中回过神来,一旁的另一位航发厂负责人便一把将导向叶片给抢过来,然后翻来覆去的看了好一会儿,这还不算,竟然还把自己的助理叫过来,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又仔细的在表面的查看了好一会儿,这才抬头看向庄建业难以置信的问:“你们这个叶片上居然没有设置冷却孔?直接用材料本身硬抗?即便是陶瓷材料能够有很强的抗高温功效,可在大气环境下,陶瓷材料的抗氧化性却非常差,而其本身的延展性更差,两者结合导致强度还不如不同的低碳钢,与此同时刚刚从燃烧室喷出的热流凶猛且不稳定,冲击性非常强,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不仅如此……”

也不知道这位航发厂负责人是真的惊讶,还是处于好奇,拿着导向叶片冲着庄建业连珠炮似的问了一连串的问题,都把周围其他航发厂负责人给弄懵了,但却没有一个出来阻止,包括副司长以及那位跟庄建业硬刚的航发制造厂负责人。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也发现了这款导向叶片上真的没有复杂的气膜冷却孔。

之前查看wd-66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时,这个细节还没被他们注意到,倒不是他们看的不仔细,而是这类气膜冷却孔本身就极小,在航空发动机运行时高温冲击和灼烧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反应,导致叶片表面黑黢黢的,很慢辨认出气膜孔的所在,因此没注意到很正常。

可是现在,庄建业拿出的一块叶片可是全新的,没有丝毫灼烧与氧化痕迹,自然是会被他们这些航发领域的资深人士一眼就发现。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场之人除了庄建业和老总师,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不震惊的,直面涡轮前温度的导向叶片竟然没有设置一个气膜冷却孔,直接用材料本身硬吃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如此简单粗暴的做法,别说是副司长等人看了不可思议,就是通用、普惠、罗罗三大航发巨头的核心航发工程师见了同样会感觉头皮发麻。

材料本身的耐热性得达到何种程度才敢这么硬吃涡轮前的绝对高温?

要知道镍基合金在1100摄氏度内部的结构便不再稳定,若非如此,航发工程师也不可能开发出气膜冷却孔那般复杂到变态的冷却结构,可既便如此,温度至多也就提高到1300摄氏度,再高也就没办法了。

所以航发工程师们除了进一步深挖镍基合金单晶结构材料的潜力,尽可能将这种单晶结构做到极致,剩下的便是想方设法的开发耐热涂层材料,为镍基合金叶片涂上一层皮肤。

然而不管是深挖材料的单晶结构,还是涂上一层皮肤,着眼点都是放在镍基合金本身上。

在这方面美国、欧洲和俄国这些个航空强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却落后很多,没办法那些个航空强国在这方面积累了足有半个多世纪,经验积累的多到爆炸,并且还在不断前进。

中国当然也想在这方面追赶,奈何国内航空工业起步本来就晚,真正理顺的要等到十号工程首飞,与航空强国整体差了40多年。

而镍基合金这东西偏偏又是个极其吃经验的东西,特别是单晶结构,各类金属元素的配比,冶炼的火候,热处理的程序等等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那是需要几十年如一日,上千万次试验总结出来的最佳方案。

若非如此,那些航空强国怎么就敢把最新的镍基合金的金相数据当做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