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航空发动机可以依托燃气轮机去刷,整体结构弹舱怎么办?难不成要在trj-500支线客机下面开个口子?
别说部队让不让这么干,就算同意了,没有切实可行的作战需求,只是单纯的开口子也不行呀。
问题是部队的飞机机种就那么几个,除了轰6外,也没见那个机型能够在机体什么部位动刀子的。
就在庄建业等一众腾飞集团的工程师们绞尽脑汁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fbc-1a战斗轰炸机总师就送来这么一个没有框架的脑洞,还找什么机型改弹舱,fbc-1a战斗轰炸机总师配属的进气道保形油箱,抽空油料不就是个极佳的弹舱载体嘛?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腾飞集团就能行吗?
当然了,这种依靠保形油箱改造成机体弹舱的想法很简单,理论上也不难,但实际做起来却极其复杂。
首先保形油箱内部为了确保燃料能够平稳有序的提供给发动机,同时保证保形油箱的结构强度,内部是分成四个小隔舱的。
这种小隔舱装些航空燃油到没问题,要是配属弹药的话就有点儿太小了。
毕竟作为一款战斗轰炸,哪怕是用机体弹舱,飞一个架次,就带两火箭弹吧,那作战效率就不是低,而是低到男人沉默,女人流泪。
其次,保型油箱的内部结构简单,除了油箱本身外,就是一个确保供油平衡的输油系统而已,再无其他多余的东西。
机体弹舱就不行了,因为加挂武器,需要保形机体弹舱内部拥有连同机体火控系统的电量线路,还得具备一定的整体控制系统,最关键的是外侧要开口,不然武器怎么亮出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便是材料了。
调整了内部结构,增加了配套设备,原有的保形油箱所使用的铝锂合金势必无法完成这样的重任,必然需要一种能够支撑起整体结构,又能控制住重量,同时将内部设备与武器载荷兼容在一起的高端材料。
如此才能在设计软件以及风洞试验的加持下,勉强将这类积木组装般的机体保形弹舱完全成型。
所以这东西并不是提出概念就能马上成型的简单部件,而是需要综合航空、材料、空气动力学、高端制造等等诸多顶级学科的系统性工程。
换句话说,谁的家底儿厚,底子足,经验多,才能勉强伸手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