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页

当然了,前苏联那种以国家意志,不顾成本的头铁行为算是个例外,问题是解体后,俄罗斯民航制造业也是弱得一塌糊涂。

还是不可取。

所以,一直在大飞机上步履蹒跚的腾飞集团不是不想要欧美先进的配套系统,问题是人家一个个把价格喊得极高不说,交货期又给你拖得极长。

这就好比你点了份外卖,标价比其他同类饭菜贵了三四倍不说,外卖小哥送餐也跟蜗牛一样,能慢得让你怀疑人生。

以至于你饿得不得不煮一包泡面,再加两鸡蛋,美美的吃完之后,外卖还没送来。

是饿着等,还是将就一口先填饱肚子?

腾飞集团十分明智的选择了后者。

很简单,腾飞集团在大飞机上也只是做前期的理论积累和技术验证,而不是说真的要拿出一款大飞机立马投入运营。

别说是腾飞集团,就是全国航空工业全都捆在一起都不现实,不说别的运-10就是典型的例子。

政治因素是有,但也不能不说运-10的定位的确有些问题,再加上仿制的蓝本是波音707,技术上相对落后,以及国内市场尚未形成,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才导致运-10的悲剧。

腾飞集团立足点便是赚钱,当然不能走运-10的老路,所以在自己吃饱的同时,一直想着能在隔壁邻居哪里打打牙祭。

与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合作,就让腾飞集团意识到自己在大型民航客机的总体设计、结构力学、材料选择、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距。

而跟大宇集团合作,又让腾飞集团见识到霍尼韦尔的航电系统的确要优于自己的产品;德国生产的起落架真的是比俄国产的要精良许多;罗罗的遄达发动机综合指标上真的比自己的wd-60l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要优秀。

于是腾飞集团借着与大宇集团的合作,那叫一个头悬梁,锥刺股,学得可起劲儿了。

用庄建业自己的话来说,自家就大家长中信出个了6亿美元的生活费,剩下的都是大宇联合韩国政府和财团帮你交的学费。

这就是妥妥的公费留学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