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千方百计的提高准入门槛,阻挠新兴国家航空企业的迅速成长。
欧美适航证便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
当然,这还是比较体面的做法,核心部件的涨价,关键技术的禁售,甚至高悬制裁大棒威胁退让,这些年腾飞集团几乎遭遇个遍,也正因为如此,每次都在关键时刻打断腾飞集团新机型进军国际市场的进程。
若非如此,庄建业也不会狠下一条心,借着麦道急于收拢资金,弥补亏空的有力当口,以近乎亏损的代价承接d-11远程干线客机28的制造份额以及大量高端航材的供给需求。
换取麦道协助,压服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实施所谓的借尸还魂计划。
如此一来,腾飞集团名义上是跟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在麦道这个老大哥建立的航空产业链联盟体系下,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所谓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
实际上,却是trj-500支线客机借着erj-140系列支线客机这个马甲冲进国际支线客机市场。
由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承担25的飞机部件生产和整体的销售,腾飞集团则负责其余75的制造份额。
以这种方式,腾飞集团在掌握支线客机全产业链的同时,变向的取得进军国际市场的资格,毕竟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名义上是巴西的产品,而腾飞集团的介入不过是代工而已。
当然庄建业拿到如此优厚的条件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根据与麦道的协议,每架出售的支线客机都会支付麦道40的利润提成。
剩下的,腾飞集团与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五五分成,各拿总额的30。
所以说腾飞集团也并非赢家通吃,而是在激烈的博弈中做了让步,将好处留给了另外两方,特别是麦道,以换取将技术和制造留在腾飞集团。
麦道对此还是很满意的,平白无故的多出40的利润提成不说,腾飞集团廉价的代工成本和材料价格也让麦道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麦道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成产成本,为即将到来的价格战打牢基础。
当然就算没有价格战这一遭,麦道凭借其组建的全球产业链也在股市上炒了一波不错的概念,以至于原本低迷的股价开始急速拉升,让麦道高层对这次交易十分的满意。
如此,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赢了市场、麦道得到了资本青睐而腾飞集团获得了技术与制造,三方各取所需,各自配合,形成了三赢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