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条麦道打造全球航空产业链内容后的一段小字却让不少人给忽略掉,但对腾飞集团来说比成为麦道供应链更加重要:
在麦道公司的主导下,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将采用中国的腾飞集团trj-500支线客机的全套技术和生产产业链,来完善erj-140项目。
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有的忙了
了了一句话,却包含了很多信息,但有一点核心却是不变的,那就是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erj-140系列支线客机项目完全被腾飞集团的trj-500支线客机所主导。
换句话说无论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把erj-140做成什么样,底子都是trj-500支线客机的变种。
这就好比食人虫钻进了人脑子,三两下就把一个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
与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来说,trj-500支线客机就是侵入脑髓的食人虫。
这要是放在两年前,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绝不会答应,自己本身又不是没有实力,凭什么用你们腾飞集团的产品?
问题是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并非全产业链发展的全能企业,优势显著,短板同样明显,被一阵折腾后想不低头都不行。
当然腾飞集团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一味的极限施压,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中国智慧还是有的。
比如说放开部分高端航材的限制,再比如说承诺帮助巴西方面开展近地轨道空间的科学研究等等。
总的来说对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来说并不吃亏,他们依然保留生产支线客机的能力,并且不必担心被波音一口吞掉,维持住自己南美最大航空航天公司的咖位,进而可以跟庞巴迪当面锣对面鼓的正面硬刚。
除了技术源头以及核心部件儿被腾飞集团掌握外,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非但没受到损失,反倒是在近地轨道空间业务上有了新进展。
对巴西方面利大于弊面对腾飞集团来说当然不用说了,只能用巨大利好来形容。
阻碍腾飞集团载人航空器外销的主要壁垒就是欧美的适航证,一次两次不行可以说是腾飞集团技不如人,可三次四次反复被打回,那就是纯粹的刁难了。
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商业逻辑、潜在竞争,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发达的航空强国不愿意看到一个新兴国家的航空企业崛起,进而从他们视若珍宝的国家航空飞行器市场上撕下一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