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法国达索不是用catia软件压人嘛,那腾飞集团就用另一种颠覆式的创新把它轰成渣渣。
“我们在原有底层工业控制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648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分析软件构成一整套工业设计软件包,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jsnb-2航空、航天综合分析系统。”
彭川将腾飞集团开发工业设计软件的历程简单的叙述的一遍,当然了一些过于敏感的话题还是被刻意的抹去了,只是突出腾飞集团这些年在该领域是如何的艰辛,又是怎样的不易。
最终通过持续不断的投入和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打造出这套jsnb-2航空、航天综合分析系统,听得周围人是唏嘘不已,可还没等众人从腾飞集团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的历程中回过神,彭川接下来的一席话却让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再次惊得目瞪口呆:
“自从这套jsnb-2航空、航天综合分析系统投入使用后,我们在开发trj-500系列飞机时,照比以往减少了94的成本开支,减少了98的设计更改,各类零部件和工装模具的精度提高了10倍,为此减少了78的工装模具耗费,从而是我们的综合效率提高了667,光这块每年就能给企业带来12个亿的直接效益……”
第八百七十八章 我到了机加工车间
“这……这……这怎么可能?”
说话的不是赵主任和方勇,而是跟在庄建业身后的朴哲民,没办法,实在是彭川所说的经济效益完全颠覆了这位北韩高级贸易代表的想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内和北韩的工业体系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按照苏联工业模式建立起来的。
以至于在很多方面北韩和国内在工业上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带着浓浓蒸汽朋克遗风的粗放、大气。
虽说之后两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有所差别,但在对工业体系的现代化改造上,两国却是一如既往的认真。
国内是通过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北韩同样背靠苏联这棵大树,从其吸收不亚于西方先进工业能力的技术与经验。
不说别的,就拿彭川刚刚介绍的计算机工业辅助设计这东西,国内在七十年代末才有所接触,八十年代中期方才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的生产制造。
反观北韩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就从苏联引入专用于工业生产的大型计算机,并将其应用到仿制的飞毛腿导弹的设计计算当中。
八十年代更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苏式工业体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北韩在农机、纺织、军事工业等领域的生产效率,普及率远超国内。
正因为如此,朴哲民这位在北韩国内各工业企业任职多年的高级官员不但对工业设计软件不陌生,反倒是非常熟悉,甚至在担任高级贸易代表之前,还受命带领一帮子北韩专家将苏联当年支援的工业设计软件进行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