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却是越生产越是成为波音等巨头的高级打工仔,非但拿不到核心技术,反倒是要不断投入以便适应波音要求日益提高的技术标准。
结果就是日本的c-1运输机从整体设计到航电系统再到航空发动机全都是美国人提供的核心部件儿,日本只作为一个高级组装厂,把各个重要部件儿攒上去即可。
大型飞机如此,战斗机就更加不堪了,其他不论日本的t-3中级教练机就是默林茨手把手教日本人搞出来的,所以日本人在航空航天领域究竟是个什么尿性,默林茨比谁都清楚。
这也是为什么洛克希德急需低成本卫星零部件,默林茨不去找日本的原因所在,啥啥都指望着美国爸爸,默林茨还不如直接越过日本这个小马仔直接去找背后的美国大佬呢。
中国就不一样了,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及日本,但在航空航天领域却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特别是航天方面,近几年的商业发射订单可谓是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国际商业航天领域津津乐道的话题。
既然有独立的技术,就有自主掌控的话语权,有话语权在价格方面便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而这才是默林茨来中国的腾飞集团考察的重要原因。
问题是来归来,默林茨却没指望腾飞集团把3亿美元的单子全部吃下,毕竟中国的航天技术是独立自主,但却谈不上技术有多么出色,尤其是加工设备方面,默林茨不相信中国具备欧美那般傲视全球的超强加工能力。
正因为如此,来中国之前默林茨觉得3亿美元的零配件订单,腾飞集团能拿到10就不错了,因为在他看来腾飞集团最多最多能生产一些次要传感器的固定支架,一般的钛合金即可,制造难度在卫星诸多零部件当中算是最简单的。
结果当他亲眼看到整车间的dl系列航天专用加工设备后,才发现,腾飞集团绝不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人家真的是有傲气的资本。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应用了超声振动加工技术的设备,更重要的不是一台,更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成系列,成体系的多品种的配套加工生产线。
这说明什么?
腾飞集团已经将超声振动加工技术琢磨的透透的,已经可以随心所欲的将其应用到各类机械加工设备上去,并作出最有利加工生产的设备调校与软件设置。
这就好比一款性能卓越的底盘上衍生出多种款式的车型,且每个车型都是爆款一样。
以往类似的场景只能在欧美工业巨头里看到,如今默林茨却在中国的腾飞集团里见到,让他如何不震惊。
“默林茨先生,怎么样?我们的硬件儿设备您还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