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页

是的,不是货物,更不是弹药,而是一个个荷枪实弹的官兵,总数三十二人,完好无损,意气风发,士气高昂。

作为货机起家的安-26经过简单的改装是可以搭载乘客的,但飞行高度只能在两千米左右的中低空。

原因很简单,老毛子在设计安-26时只是在驾驶舱内设置了增压舱,客货舱与安-12一样只是加装了一些临时的吸氧设备,并没有气密舱的设计。

这就导致了安-26高空性能非常一般,再加上糟糕的除冰系统,导致安-26的安全飞行高度只能在5000米以下,再高就有可能出问题,至于搭载人员飞高空更是想都不要想。

可是现在,眼前的这架安-26降落的地方就接近5000米的高度了,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客货舱里竟然装载的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眼前于此,辛格等人心里不住的嘶吼,神牛啊,是现实太凶残,还是东亚某国太魔幻,怎么觉得整个世界都不真实了……

第六百五十七章 双发~~涡扇

也难怪辛格等人会有如此想法,运15作为新锐的轻型运输机,中国的装备量必然不会很多,这从六架改型飞机抵达后便没有后续就能看得出来。

正因为如此,辛格等人心里虽然惊惧,可还算能接受,毕竟数量少嘛,就算不顾一切的多架次使用,最多最多也就能运一个加强团,再多就有些不堪重负。

而这个加强团虽然在局部上会占据优势,但在漫长的边境线上,这点儿兵力说少的确不少,但要说多也未必真的很多。

然而安-26也能上高原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尽管运载量上不如运15,但却能作为其有力的补充。

再加上中国国内类似机型保有量并不少,一旦全部具备这样的实力,届时动员起来,以六架运15为核心,主要承担火炮、突击车辆等山地装备的运输;二十架具备高原作战能力的安-26负责兵力的运输。

按照通常情况每天每架往返三个架次来计算,只需三天的时间,中国军队就能在高原上集结一支旅级规模的作战力量。

这样一支力量可不是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模棱两可,而是足以颠覆某个关键方向胜负的决定性力量。

如此强大的力量,中国只需要三天就可全员全速抵达复杂多变的雪区高原。

新德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