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个口子一旦开了,自己想停都停不下来,要知道航空航天系统内的困难企业可不止这二、三十家,你敢承包这二、三十家,后面就有更多的困难企业排着队往腾飞航空总公司里挤,然后就是各种领导打招呼,又是一波企业塞进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马厂长的纸业集团是怎么死的,就是不断的膨胀,不断的加塞,最后消化不良给撑死的。
庄建业自觉自己没人马厂长那般的豪情,腾飞航空总公司的身板儿也太小,正所谓虚不受补,于是在某次在京城召开的会议上,庄建业明确拒绝承包困难企业提议。
结果这一拒绝不要紧,顿时就捅了马蜂窝,首先那些等着被承包的困难企业干部职工一下子就炸了,这边各种姿势都摆好,就等着素人进入腾飞航空总公司享受高工资,高福利,结果庄建业说对不起,从哪儿来的回哪去,腾飞航空总公司不要了,这哪能受得了,自然是对庄建业和腾飞航空总公司破口大骂。
其次就是部委的部分领导,觉得庄建业有些不识大体,上级领导都已经达成共识,结果腾飞航空总公司这边硬顶着不落实,这让一些领导老脸有些挂不住,以至于有些激进的领导直斥庄建业这是另立山头,扬言要撤换庄建业在腾飞航空总公司的职务,换其他人落实部委意见。
最后就是一堆的兄弟厂,除了黄峰领导的成功厂,和一部分航天系统的上下游配套厂坚定的支持庄建业外,大部分航空厂几乎都是冷眼旁观。
第四百九十二章 争取部队支持
这三个影响相互叠加,免不了要对腾飞航空总公司的业务来带极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腾飞航空动力与西北厂在运7项目上的合作。
具体的方式是由腾飞航空动力提供d-46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替代运7原本使用的涡桨-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个优势互补且双赢的合作。
腾飞航空总公司一直在寻找航空发动机市场化的突破口,部队是个不错的客户,可问题是现如今的国内军费还没有三十年后那么豪横,说往里砸就大大方方的把你的幸福感彻底砸出来。
当下的情况是普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从海军的采购就能看得出来,哪怕对腾飞航空总公司出产的燃气涡轮动力装置满意到就差流口水了,可也就采购几套进行改装,美其名曰用于试验性研究。
结果一研究就停不下来。
究其根本还是口袋里的军费太少,只能以研究的名义装备个别几架,培养相关的人才队伍罢了。
所以想要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提高发动机的性能,还得聚焦庞大的民用市场,单发的运6还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但双发的运7却没这方面的问题。
更何况运7研制之初就是奔着中短途航空运输去的,在兼顾军事用途的同时,主要还是瞄准的民用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