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飘摇的h公司就已经身处巨浪之下,只要下来,h公司就会粉身碎骨,如果h公司只有一个李斯特的话,h公司十死无生,好在他们还有个叫林德曼的老爷子,虽然视财如命,但也的确是个狠人。

接替李斯特掌舵h公司便壮士断腕,砍掉所有的外联皮包公司,随即将质量问题一股脑的堆到这些关联公司的头上,声称他们提供的原材料和部分外包项目出现违规,导致h公司的产品出现问题,所以h公司不是始作俑者,而是跟众多客户一样,也是一位受害者。

此次,不惜任何代价满足腾飞厂的要求,为此林德曼将之前用于收购的十亿美元转为专项资金,主要目的就是应对腾飞厂任何狮子大张口的要求。

最后就是通过自己在老兵协会的人脉,稳住军方和司法部的这两个巨头,同时高价聘请游说公司,对重要的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进行公关。

一系列举措下来,h公司总算转危为安,而其中专门应对腾飞厂的十亿美元起了关键作用,因为这种这种慷慨砸钱的举措,终于是“感动了”腾飞厂,这才重新恢复生产,有了产品,h公司才有跟美军等重要客户继续讨价还价的底气。

第三百零六章 产能转移

只不过这次庄建业的对手不在是凌厉如风的李斯特,而是老谋深算的林德曼,而且还极端的视财如命,就这么一个恨不得能从破烂的二手装备里榨出最后一美分的家伙,指望他能把十亿美元如数给腾飞厂那才叫见鬼呢。

要知道风雨飘摇的h公司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海量的资金。

于是这老家伙干脆玩儿起了当初向以色列倾销二手破烂装备的把戏,在美国这边通过庞大的人脉关系,放出风声,说自己年纪大了,管不了h公司那么久,等维持住现有的无人机市场份额后,就准备把公司出售。

不过现阶段h公司的产能遇到了问题,需要引进一些成熟的先进制造装备,提升无人机的产能,以便把h公司优势完全稳固下来。

听到这个消息,那些早准备吞掉h公司的美国航空巨头们,就跟问道腥味儿的猫,一个个全都凑过来表达自己的“善意”。

至于目的,无外乎只有一个,那便先把注给押上,等h公司再养肥一些,吞掉才更有味道。

介于h公司如今在无人机领域的地位,抢先押注的人非常多,林德曼虽然行动不便,且脾气古怪,但却是个长袖善舞之辈,在几个巨头之间可谓是左右逢源,从波音弄个二手设备,再麦道淘个装备技术方案,在通用拿下几个发动机装配上的夹具,从诺斯罗普哪里再搞个精密测量仪器。

总而言之,跟个高级要饭的一样,是东搞一些,西要一点儿,零零碎碎弄了三、四十个集装箱,一股脑的全都给腾飞厂运过去,并郑重其事的告知腾飞厂,这些设备是美国航空制造业最先进的成套设备,总价值超过30亿美元。

实际上,这些不成体系的东西,林德曼连两亿美元都没用上。

可既便如此,林德曼还是觉得亏大了,心疼得要命的同时,通过这一次腾飞厂的反抽也发现h公司的短板太过明显,觉得李斯特控制腾飞厂的思路非常正确,只可惜这一次有些操之过急,才被腾飞厂抽冷子捅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