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尽管这么做有些残酷,庄建业也是不得已,他倒是很想把整个运十项目给接下来,问题是现如今根本就没这个能力,真要这么干了,牛逼是牛逼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腾飞厂已经被这个大项目给压垮了。

蛇吞象固然惊世骇俗,可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胃,消化不良的后果就是彻底的死亡。

整体的五分之一就是腾飞厂现有的极限,因此庄建业能做的便是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量保持运十项目的基因。

所以宏大而又壮阔的飞机总装线庄建业没要,震撼的静力测试台庄建业也没要,轮胎、装饰、涂料等等零碎的配套更没要。

而是把重点放在大型承力结构框架的加工设备;机翼横梁的制造设备;大型电子束焊接设备,钛合金铸造设备,以及近乎一整套航空发动机各部件儿生产加工设备。

光这些东西的运输,吊装就需要很大精力,这还不算等设备到位后,还需要跟浣城商量新厂房的选址,之后的建设,落成,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贯穿其中的分流人员及家属的安置……

个顶个都是能让人忙到疯的大事。

腾飞厂被消化运十项目这事儿一牵扯,之前应对大变局的措施也就无从谈起了,于是免不了在市场上竞争中陷入被动。

而其中国内订单量的断崖式下跌便是这种被动的集中体现,要知道自打腾飞厂造无人机以来,国内的订单就没少过。

可是到了1986年,整整一个季度过去了,除了星洲空军某部订购两架无侦-8气象侦察机外,整个国内订单居然是零。

尽管腾飞厂上下对形势的严峻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却没想到竟然会如此严重,一个季度国内订单只有区区的两架,同比下降百分之七八百。

得亏h公司在第一季度在发现无人机系统上的订货量增加了两倍,再加上从去年开始ty-2c以及ry-1两款无人机系列的持续输出,这才让腾飞厂不至于饿肚子。

然而这一现象并没有让庄建业等一众腾飞厂领导层感到庆幸,反而愈发的忧虑,因为这意味着腾飞厂对h公司的依赖越来越大。

而h公司似乎也在有意无意的加强对腾飞厂的控制,比如原料上越来越明显的排斥国产原材料;比如说在终端销售上越来越不透明;比如说驻腾飞厂的高级代表越来越指手画脚。

毫不夸张的说,腾飞厂已经被h公司架在了火上烤,要是还不能在国内航空领域找到支柱的话,过不了多久腾飞厂就有可能成为h公司嘴里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