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对农业,对农民的重视众所皆知;引用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不懂农民就不懂得中国”。
持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税是在他执政期间取消的;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是在他执政期间加强的;刚刚过去的两会,他重点指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这样一位对农业无比重视的老人,对在农业上颇有建树的国内最大的粮商——嘉谷集团另眼相看,再正常不过了。
齐政知道知道文老时间宝贵,也不拖泥带水,颇为恭敬道:“现在还谈不上好消息,但我希望能变成一个好消息。”
“嘉谷想做一次较大的全国农业科研联合攻关,因为其中涉及到不少转基因技术,可能会有较大争议,所以想先跟文老您汇报一下。”
“哦?”文老闻言,微笑道:“我想起来了,最近国内引起的转基因论战,就是跟嘉谷有关?”
“对,这场论战其实也是因为这个计划引起了。”齐政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文老果然有了兴趣。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转基因”这个话题了。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863”、“973”等国家科技计划都将转基因技术研发与安全性评价研究作为重大项目予以支持。在他执政期间,也于08年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将转基因技术上升至国家战略,所以他对于“转基因”是不陌生的。
另一方面,就跟外界一样,是因为嘉谷以往给他留下的印象了。
纵观嘉谷发展之路,是跟转基因联系不上的。甚至于,在外界眼中,嘉谷还可能是转基因的反对者。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豆了。在某些人的推动下,西方转基因大豆不仅向中国大肆低价倾销,还一度有意进入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然后,是嘉谷站了出来,不仅保住了国产传统大豆的希望,还将俄远东变为了国产传统大豆恣意横行的天堂。
现在嘉谷突然公布要加大转基因研究投入,即使是文老,也有几分意外。
“我们集团觉得,迄今为止,我国的基因克隆研究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现有基因也难以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比如说,目前还没有获得有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旱耐盐等功能基因;高产优质基因方面,在营养高效、高光效、代谢调控、耐贮藏、特殊成分积累等基因研究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转基因研究所涉及的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元件主要来自国外等等。”
“要加快研究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可靠安全保障的转基因技术,我们集团认为要更加大胆……”齐政看了安委会的蒋主任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