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哥想要搞这个圈子,我感觉是好的。不过刚才几个哥哥想要抱起团来取暖,这个想法我认为不妥。
我们所在的时代是个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商人能够在社会体系里头占据主导位置的时候不多,往前推一千年,也就晚晴洋务运动,民国和现在。”
这个观点倒新奇,李宪还没说完,众人便不自觉的互相对视,点头表示认可。
李宪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笑道:“从建国到现在,其实真正的企业家,我感觉只有在两个时段集中出现过。
一个是邓公第一次南巡,从那儿之后,才有了柳传知、鲁冠球、张瑞敏、王石包括任正非在内的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如果按照陈哥的说法,这一批前辈应该叫做84派。这批人应该说是从无到有,很好地把握了短缺经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现在,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我认为我们这一批响应经济体制改革而下海的年轻一代企业家,在责任上和老前辈们不一样。现在商品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市场结构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从有到强!
更多的,是要让国人,让世界看到我们新一代中华商人的面貌。通过我们的企业去造福社会,通过我们的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从而兴盛我们的国家。我感觉这才是我们的使命,才是一个商会应该有的格局。”
这话说出来,包房里没声了。
第429章:大祭司
建国之后的商人大致分为三种,或者说三代。
第一代是从旧社会延续下来的商人,这一代可以称作旧时代。从建国初期,一直到60年左右,在公私合营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浪潮下,国进民退,完成了私有经济转国有的过程。打这儿起一直到78年,可以说中国再没有正儿八经的商人。大部分企业主都被收编,买断,成了社会主义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第二代,差不多就是从78年往后倒八十年代末期。按照冯伦这老哥在十几年之后出的一本叫做《野蛮生长》的书里的说法,这个时代叫做“前公司时代”,而在这段时期里的商人,多是个体户和红色子弟。不过不管是个体户还是红色子弟,都可以统一称为倒爷。
那个时候的市场商品紧缺,这类人做的大多就是简单贸易,小个体户小倒爷,开个饭馆,做个鞋子,卖卖服装,倒腾点儿电视机收音机啥的就算是牛人了。红色子弟就是大倒爷,倒批文,钢材,汽车以及车皮之类的,类似程六爷就是这样的人。
不过这一类的人随着价格双轨制的慢慢崩塌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到来,在90年代中期之前已经玩不转了。
现在的这一代,也就是陈冬升和冯伦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