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人,是跟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司法施行大潮奔入商界的,他们初步的有股权意识,有的人有国外求学或者是体制内公职经验,有的人有眼光有野心,有的人有着对体制的不满。

在这些追求财富和自由之外,还有着理想和情怀。

从这些人给自己公司取的名字里就能看出端倪。别人不说,就说陈冬升。拍卖行的全称是中国佳德拍卖有限公司,后来保险也是中国泰康。

就想着做中国的第一,第一的中国。

李宪的话虽然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在一群大佬中间装个逼的恶趣味,但是这一番话说出来,却又切切实实的,击中了在座众人的心坎。

“好!”

“说得好!李宪小老弟,听君一席话,今天这个酒,必须多喝半斤!”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造福社会,带动产业,兴盛国家!这总结的漂亮啊!”

在许久的沉默之后,包房之中掀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个什么年代?

90年代,愚昧和雄心并存,诗意和现实共生的年代。

在座的是什么人?

现在他们把自己称为商人,但是后来很多的经济学家和学者,称这些由仕途转商道的人们为儒商。学而优则仕,时而优则商,说的就是这些人。

陈冬升不必说,在往后的多少年里,不论外界如何渲染他是个成功的商人,但是他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个学者,是个理论派,然后才是个商人。

冯伦也不必说,这家伙后来生意做好了,出书装逼,做公众号装逼,写文章装逼的精力一点儿也不比做地产装逼来的少。

而他现在的左膀右臂王功权,甚至自称是一个诗人。多少年之后功成名就了,在自己微博上留一首诗,就能跟女人玩儿私奔的主儿。

从骨子里,这些人就是文人,是士大夫。